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淡风轻地微蓝
云淡风轻地微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22
  • 关注人气:1,7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长》观后笔记四:人生若只如初见--写给张立宪

(2009-06-01 22:55:42)
标签:

我的团长我的团

影视评论

康洪雷

兰晓龙

李晨

分类: 影视评论.《我的团长我的团》

《团长》观后笔记四:人生若只如初见--写给张立宪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他一定还是那个玉树临风的少年,还是那个像刚磨过的刀锋般锋利的少年,还是个心里盛满阳光的少年,那个虞师最最宠爱、最最信任、最最倚重的大男孩,那个以虞师为骄傲,自己也是虞师的骄傲的大男孩。当我把我最痴爱的这一句纳兰词用作这一章节的标题时,其实,我根本就无法掩饰我对他的喜爱,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种深入骨髓的惋惜和无奈。而且我还深深地相信,作为这部作品的创作者,无论是兰编、还是康导,对这个虞师的大男孩,都有着一份深深的宠溺,不然他们怎么会把如此之多的、堪称优秀的品格和特质,都毫不吝啬地加在了他的身上呢?

 

初见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可以让人嫉妒到发狂的天之骄子。论容貌,他俊秀;论气质,他英武又儒雅;论事业,年纪轻轻即身居特务营营长的要职;论前程,那更是万千恩宠和信赖集于一身,可谓鹏程万里。更何况他随意登高一呼,自有一批死心塌地的“兄弟们”跟随,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亦师亦兄的虞师座,可以来崇拜、可以来效仿、可以来寄托一切少年的希冀和梦想。还有什么是他没有的?他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他怎么能不骄傲呢?如果有人在二十六岁那年拥有了这一切,而不骄傲,那他基本就是神了。张立宪骄傲,但更可贵的是他不骄纵、不轻狂。这就是张立宪和何书光最大的区别,也是他在同龄人中最受虞啸卿器重的原因。他骄傲,他从心里看不起那群兵渣,但是他却给他的学长阿译敬礼,而且这个礼里没有半点揶揄的成分在;他骄傲,但他不会因为这份骄傲而影响了他的判断和决策,沙盘演练时,面对着孟烦了,他没有半点的轻狂,这一仗他打得冷静、打得有条不紊、打得决绝;他骄傲,但他不至于因骄傲而失了分寸,当龙文章和孟烦了彻底粉碎了虞啸卿数年来厉兵秣马、攻打南天门的希望,让他那个很少坐的虞师座轰然倒下时,虽然愤怒早已冲昏了这群虞师大男孩的头脑,但他仍保有一份理智,他骄傲地呵斥着他手下的兄弟“不碰没知觉的人。不碰伤兵——只要他是和日军作战负的伤!”,在禅达百姓误以为烦了真的是日本鬼子,而以石块、砖头来招呼时,孟烦了是羞愤欲绝,而张立宪却也是手忙脚乱,手忙脚乱地想护着这个被他羞辱和作弄的人,因为他可以用恶作剧来泄愤,但他不恶毒,他心中自有他的底线。因此,虞啸卿说张立宪“懂事”,一个“懂事”真是说尽了一切,张立宪的骄傲与张立宪的分寸。

 

张立宪是有资格骄傲的,因为他所拥有的,是他自己一步步用属于军人的铁血和自尊去挣来的。他十六岁就跟着虞啸卿开始过上了刀口舔血的日子,他们曾经跟龙文章一样、跟炮灰团一样地穷过,他们一样打得很苦,他那条从锁骨一直而下的伤疤,那条让孟烦了惊疑受了这么重的伤怎么不死的伤疤,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孟烦了看张立宪的眼光和观点并不是一切都对的,他认为张立宪敏锐但对战友的死亡“无知无觉”,他认为张立宪“一定没有经历过大头兵在身边死去,更没经历过他自己的死去”,这些事实证明都是有失偏颇的。张立宪不仅以自己的伤疤否定了他的说辞、以“狠过蝎子尾巴”的干架方式让他们认识了他久经沙场的狠辣,他更以自己在战场上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张立宪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铁血男儿!南天门之战,攻占主堡的路是血和生命铺出来的。张立宪看着战友在身边倒下,他和孟烦了、和迷龙、和所有敢死队的成员们一样地痛,特别是豆饼,为了遏制敌人的机枪,掩护后面的队伍、并为炸开地道赢得时间,豆饼成了重机枪的机架,康导在这里把一个特写给了张立宪,我们看到了他的震惊和震撼,我们看到了他眼中深刻的痛,我们也看到了他的果决,在伤痛中跃起、进攻!这就是张立宪,他不是对战友的倒下不心痛、更不是“无知无觉”,他只是清楚地知道,逝者已逝,而他活着,活着就要继续战斗。当那轮毒气弥漫过来时,他本已带好了防毒面具、他本来可以免遭毒气的祸害的,但是,带着防毒面具,他却无法准确瞄准,他的巴祖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敌人却在一步步靠近,没有任何的犹疑、这一次一如他在沙盘上谈笑间将整队士兵沦为灰飞烟灭的炮灰一样,他没有犹疑,一把拉下自己的面具,对着小鬼子,巴祖卡怒吼着,在击退鬼子又一轮进攻的同时,他毫不犹豫地让自己也成了毒气弹下的“炮灰”!这就是一个铮铮的男儿,他铁血,但决不冷血。他的伤、他的痛只是被他深深地埋藏起来了,战火硝烟、战友的鲜血不曾使他软弱,反而令他越来越坚强、越来越锋利。也许当初的孟烦了是真的无法理解他的,就如一个只看见黑夜的人,你怎样和他解释白天?但“为国捐躯,得其所哉”不是张立宪空泛的口号,在那一刻,那真的就是他以鲜血和年轻的生命誓死要捍卫的誓言。一个战士、一个少年、一个铁血儿郎铮铮的誓言啊!

 

有一句话孟烦了说得很对,“他(指张立宪)也流离失所,他也愤怒,他也茫然。同样的情绪做出不同样的事情。”但他又说得不对,“他和他的师座因此爱上了武器,他们弄来了杀害力最强的东西,然后毫不犹豫向任何东西开枪。”他之所以说得不对,是因为他“他心胸被塞住了,不开阔”,他不像他的团长,当老麦指责虞啸卿对战争狂热时,他的团长既深情、又沉重地告诉麦:“麦,他不是这样想的。您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并没有半个美国被人占领和屠杀。”龙文章了解虞啸卿,因为他们两个都是男人,有责任心、有担待的男人,破碎的山河同样压在他们两人的心灵之上,而且同样的重啊。但是,烦了当时却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他老在指责别人是孩子、指责别人天真,其实,这同样也是一个孩子的表现、一个立意让自己烂得更快一些、但又怎样也烂不下去的孩子。在他的心灵被阴霾笼罩的一刻,在他怎么也无法点燃自己的一刻,他无法理解有人能于游走生死边缘之际,依然一身豪迈、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而张立宪恰恰就是那个一身豪迈、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阳光男孩。于是,二十四岁的孟烦了对着二十六岁的张立宪,不得不带着艳羡的口吻说,“他真年轻、真是年轻”。与孟烦了相比,张立宪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一早跟上的是虞啸卿。在孟烦了一心想着希望、想着胜利,却怎么也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胜利时,张立宪却在虞啸卿的带领下,虽然一样的枪林弹雨、一样的血火如炼狱、一样的生命如朝露,但是,他却始终看到希望、始终看到胜利,因此,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始终是不移的。这样男孩是充满阳光的、是温暖的、是可爱的、是令人忍不住想去宠爱一下的。你瞧,当他被烦了的父亲、被小醉搞得一身狼狈时,彪悍的他却只有挨打的份,不光是因为虞师军纪严明,只因他从心里都无法向这些老弱妇孺撒野;当他好不容易自以为找到了烦了的“软肋”,好不容易地叫开房门,要把小醉“包”了时,对着一个文弱的姑娘、却怎么也狠不起来,而当他发现,那个小姑娘还是他的同乡时,他就只剩下给她拿吃的、拿用的、帮她干活、陪她说话的份了;在攻打南天门之前的最后一个修整日,他敏锐地看出那些“炮灰”团的兄弟们其实无处可去,他先是友好地邀请,在遭遇不领情的反击之后,他仍然心平气和,微笑着化解剑拔弩张的形势,终于很多兄弟有了一个真正快乐的一天、也许还是一生中最后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切,只有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才可能做得到啊!

 

而康导和兰编还是刻意要告诉我们,那还只是个孩子,他无论怎样地自律、无论怎样告诉自己要成熟,他还是个孩子,在被气急了、惹急了、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他一样也孩子气。在小醉的院子里要和龙文章开打,“打,打完了我去坐班房”是一例;临战前,同样在小醉院外,表露心声,和烦了拌嘴,最后连进攻南天门的“军机”都泄了出来,又是一例,天真未泯的大男孩就这样又赚取了我的几分怜惜。

 

对着这样一个男孩,我无法不喜欢、不宠溺。鲜衣努马、豪气干云、铁骨铮铮又侠骨柔肠,因此,我但愿人生只如初见,永远永远都停留在那个样子该多好!但是,人生是不可能停留在初见的,岂止是风刀霜剑催人老啊,对张立宪而言,“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那一颗童真的赤子之心渐渐地老去,就在他赫然发现,他的虞师座再也不是他的指路明灯、再也不能带给他希望之时,他忽然间就有了当初孟烦了曾经有过的感觉,他的世界突然间崩塌了、失陷了。他不像何书光,小何是到死都硬要说服自己相信到底的,他也不是孟烦了,因为对虞师十多年的朝夕相处的感情、了解、崇拜,岂是轻易说甩开就能甩开的,因此他又矛盾又挣扎地想要找个理由说服自己原谅他的师座。在这样的五味杂陈中煎熬,他的那颗心怕就此再也轻松不起来、再也纯真不起来了。

 

我并不喜欢电视剧里对张立宪结局的处理,一个如此理性、坚强的人,是不会如此轻易地就崩溃至自寻短见、消极避世的境地的。如果张立宪真的就这样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他实在比小何都不如,怎么可能当得起虞啸卿如此器重?但是,我也理解康导,因为小说中将近1/4的篇幅被删减了,对张立宪结局的处理也许也是个无奈之举,但真的怎么看都有些仓促。

 

小说中的处理,也许合理很多,但它同样让我深刻地痛着,我心痛地看着一颗原本赤子般纯真的心、一点点被瓦砾、被尖刀割过,终于伤痕累累;我看到一个心已破碎的孩子,仍在孩子气地倔强着、坚持着、不甘心地渴望着能找回已经失去的一切,但在这样的寻觅中、失落和失望中、一点点的欣喜和慰藉中,那个孩子慢慢地再也不是个孩子了;但还好,他还有友情、还有同袍之谊、还有值得珍藏的血和泪的记忆,还有他一心想要呵护的人!

 

多少年之后,当他和烦了、和小醉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之时,他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了,人生岂会只如初识?但当年的少年却还能笑,不论是张立宪,还是孟烦了,他们不再尖锐、他们笑得平和。

 

却道天凉好个秋!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