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长》观后笔记二:简单清澈的人生--我看克虏伯

(2009-05-29 00:09:34)
标签:

我的团长我的团

康洪雷

兰晓龙

段奕宏

张译

分类: 影视评论.《我的团长我的团》

《团长》观后笔记二:简单清澈的人生--我看克虏伯

 

相对于《团长》的百花怒放而言,这一定是一枚绿叶。但是,非常奇怪,我却在看到这片绿叶的第一眼时,就已经被吸引,他确实瓜分了我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甚至多过了什么便宜都不肯放过的康丫、多过了“雷人”的蛇屁股,多过了总爱抬杠、发噱,很招人喜爱的不辣。

 

初见克虏伯,是在怒江边上,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场景之中。怒江之中的一叶竹筏,与蜂拥而至的人流相比、与湍急的江流相比,都是渺小且不堪重负的。我关注着迷龙的老婆上官,关注着雷宝儿,看着他们被疯狂争渡的人群一步步地挤往竹筏边上。雷宝儿像是被惹急了,一口咬在一个大块头军人身上,“娘希……”骂声还未吐全了,他就愣了,因为他面对的是个小孩,还有那紧紧护在儿子跟前的母亲。对着上官凛然的视线,他嗫嚅了,憨厚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然后,他抱起雷宝儿,吆喝着为他娘俩儿腾出容身之地,接着他用自己硕大的身体,筑起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也许是上官凝固着的视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回身,凝望南天门,凝望着那未曾散尽的硝烟,凝望着山坡上伫立着的中国军人,这一刻他厚厚的嘴唇翕动着,眼神是复杂的,有一丝敬佩、有一丝向往、有一丝愧怍。康导、兰编和刘天佐三人合力,简练、但却精到的寥寥数笔,蕴涵了很多东西,我的直觉,这个胖子一定有戏。

 

再次邂逅是在十一集。走过了南天门的惨烈之后,炮灰们终于回到了禅达,他们有了栖身之地、有了食物、有了可以继续生存的机会,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荣耀、失去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点点自信、一点点尊严、失去了可以带着他们走路、可以带他们创造奇迹的人。而迷龙似乎失去更多,他把捡来的幸福给弄丢了。就在迷龙快被绝望逼到崩溃的边缘时,克虏伯出现了,且在迷龙挥舞的铁拳之下,几乎不容分辨,就已被揍得鼻青脸肿了。在这场戏里,有几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克虏伯出场时,耳朵旁插着一朵紫色的小花,为了让观众都能注意到这个细节,康导煞费苦心,特意在克虏伯被迷龙揍趴下时,镜头再次带到了这朵紫色的小花。这朵小花无疑是我们雷宝儿的杰作,而能把它插到这个地方,那么他不是被克虏伯抱着、背着、就是骑在了脖子上了;第二个细节,是雷宝儿一贯整洁的衣服脏了,连小脸上也有黑黑的几块污渍;第三,是克虏伯狼吞虎咽干掉一碗饭后,仍然叫唤“肚子痛,饿!饿!”。这些细节贯穿在一起,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我们大约也知道了这一路的艰辛,知道了这一路上克虏伯对娘俩的照料和扶持,吃的、喝的一定是先尽着孩子和他母亲去了,而且他还一定是他们的依靠和屏障。原本素昧平生,没有任何嘱托、没有任何承诺,仅凭着对苦守南天门的军人的一份敬重,在乱世之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一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竟也有几分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豪气。而且与康导设计的细节之内涵丰富相对应的,是剧中的克虏伯对过程的只字不提。透过这样一种精心的策划、一种刻意的反衬,克虏伯的善良、敦厚、细腻、不善言辞、注重行动、侠义和执着,已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之后,贯穿全剧的几句台词,在不断加深我们对克虏伯的印象。这些台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吃,“有吃的吗?”“开饭了吗?”“我饿”;另一个是炮,“团长,打一炮?”“再打一炮哦?”。

 

虽然克虏伯最终没有上南天门,但是,在我们心里他始终和他的袍泽兄弟同在。我们看到了他聚精会神地擦拭着炮弹;看到他眼睛眯成一条线,凛冽地对着南天门的战场、瞄准再瞄准;我们看到他把战友的口头禅写在炮弹上,彷佛他们始终是在一起的,而他的那句口头禅“我饿了!”是因为他的炮弹饿了,等着进攻等得饿了;我们看到一直等不来开火命令的他,急得团团转,终于不顾违规向南天门开炮,而且还连带着余治也一起发炮;我们看到在接受虞啸卿的勋章时,他的局促不安,他嗫嚅着:“我没过江。我在这边打的炮”。这些还不是我们该注意的全部,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就在这个授勋仪式上,他不合时宜、义正词严地向着虞师座追问:“我们什么时候打过去?”在虞师、在炮灰团,敢于这样向虞师座发问的人,他是第二个,唯一的一个第二个,第一个是他的团长,那个叫“死啦死啦”的“妖孽”。

 

之所以这样细致地回顾克虏伯的点点滴滴,是因为这些已是电视剧留给我们的、有关他的全部了。虽说我一直也认为让《团长》在南天门战役之后嘎然而止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真的把兰编的原著完完全全地、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定会比小说本身更具有冲击力,也许它会更深邃、更决绝、更震撼,但我相信它那撕心裂肺的感觉是会让我崩溃的。但是,这样的改编,毕竟还是损及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而克虏伯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在原作中兰编将一个非常沉重但又悲壮得近乎华彩的结局给了克虏伯。这样的结局是非同寻常的、是寓意深刻的、它迫使我不得不思考,兰编在克虏伯这个人物设计上的深层次的用意。

 

然后我要说,其实在本质上克虏伯和龙文章很相似。从表象上看龙文章是色彩斑驳、光怪离陆的,他总是令我们眼花缭乱、总觉得很难看得透,但透过一切障眼法,试着去解读最本质的东西,我却发现龙妖其实也很单纯。龙妖真正执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一句“让事情是它该有的样子”竟也概括殆尽了。而龙妖的实际,是体现在他对生存权的追求和对自己从事或致力的事业的狂热和执着上。有关于龙文章的内容在今后的章节中我会专门阐述,这儿就不再多费笔墨了。对克虏伯而言,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生存,而他一切对吃的话题仿佛是个符号,象征着他为争生存权而付出的努力;人活着也不能一事无成、碌碌终生,一样要有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这是他热衷于的第二件事,也就是他嘴里津津乐道的“炮”,他是真的热爱炮兵这个职业,连他“克虏伯”的称号也是源于他对大炮的热爱,在他每天追着、嚷着“团长,打一炮哦?”时,对这份职业的尽心尽职,可见一斑;第三,人活着还必需有点精神上“信”的东西,克虏伯虽然表面愚钝,但他内里的感情细腻、心思缜密,其实一点都不输于人。烦了的一句“我们一直因他的呆滞而忽视他的内心,而他心里在翻江倒海”真是诛心之论,而前面康导、兰编和天佐精心的演绎已经告诉我们,克虏伯身上所拥有的敦厚、善良、正义、坚持和执著的品格,因此,他认同他团长的思想,或者更简单一点,他“信”的就是他的团长、他所忠诚的,也是他的团长!透过表象,我们看到在生存、工作、信仰这三点的人生态度上,克虏伯和龙文章极其相似,只是龙文章表现得繁复,克虏伯表现得却超乎寻常的简单。也因此,兰编选定由克虏伯来陪伴我们的龙团座同行,因为,在炮灰团真正离龙文章最近的人不是“三米之内”,孟烦了只是最了解龙文章的人,而真正与他心贴心的却是这个看起来木讷、愚钝、只会“吃饭睡觉”的家伙。

 

我想也许在兰编的心中,龙文章被赋予了太多的不同寻常、太多的神乎其神、已经接近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几乎是一种象征了,这样的象征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的。但克虏伯却因着一种简单和清澈,很容易被复制。兰编是刻意在给了我们一种理想的、只可仰视的偶像之后,又给了我们另一种现实的、触手可及的“小人物”。这样的简单其实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而我们一直在追求着一种高度、一种新和奇、一种五彩斑斓的丰富,但我们的人生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已经在复杂之中迷失了我们自己?

 

其实,人生于每个人而言,只是一杯水而已。也许用来装水的杯子不同,有的绚烂华彩、质地高贵,有的却朴实无华、近乎透明。但这只是杯子、只是表象,与人生的本质无关,人生的本质还是杯中的那杯水。人生到底是什么?在于你往这杯水中添加的是什么。你可以什么都要、什么都拿来加,你也可以在真正明白你内心的需求之后,非常简单地只加你需要的。但不管你怎么加,不管你加什么,是一杯五味杂陈的杂烩也罢,单纯清澈的也罢,反正这杯水最终是要你自己一口口喝下去的。

 

在《团长》中,我们的编导把赞叹给了一个拥有简单清澈人生的人――克虏伯,大名时小毛。而我也要把我所拥有的敬意和赞美,献给这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大英雄,为了他那简单清澈的人生,为了这样的人生中蕴涵着的丰富,折射出的绚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