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刻骨的爱和痛――《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笔记
(2009-05-26 20:42:59)
标签:
我的团长我的团康洪雷兰晓龙段奕宏张译影视评论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我的团长我的团》 |
有生以来第一次,对着一部电视剧我想要逃避,而我曾一直以为自己的坚强和淡定,是足可以应付任何现实和非现实的残酷和犀利的,但我终于知道我还是高估了我自己。
对康导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那真的带着一种久远的期盼和雀跃。虽然守着电视,天天不见不散,我大抵也做不到,因此买一张碟片,一气呵成地欣赏,就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可操作的方法。我是四月头两天开始看的,但我没想到,一部43集的电视剧,我居然用了一个多月才全部完成。当然,这其中有十多天,人在旅途。但之所以不把《团长》收进行囊,也是因为,就在那时、在我看到第9集的时候,我已经感到了一种痛。但当时的这种痛,还只是一种钝痛,宛如一把钝钝的、但又厚重的刀,缓缓划过我的肌肤、划过我敏感的心灵,彷佛是在挑战我的忍受能力。我很庆幸自己直觉的准确,因为我放弃了将自己旅程的寂寞交由它来陪伴。我当时的判断告诉我,它要表达的内涵和可能带给我的震撼和冲击,是决不会适合旅途的阳光和闲适的。但是,回国以后,在每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在我独自对着荧屏的时刻,那彷佛是也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它硬是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魔力,拖着你、拽着你,直欲沉浸在故事之中,无力自拔,但是,它又时时刻刻让你深刻地痛着,痛得忍不住想逃离,想找个铁甲钢盔出来,好有个勉力招架的武器。我愕然发现,那柄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的厚刀,竟不知从何时起已被开了锋,而且随着剧中的战火和血泪的磨砺,居然越来越薄、越来越锋利,就这样绝决地割过肌肤、割入骨髓,彷佛是要将那里面的“毒”素都一点点地清理出来。它就这样一路逼迫着你、在你心甘情愿和半推半就之间,一步步将你逼入死角。其实你一直就感觉到了这种推压或挤兑力的存在,但是你却又像中了蛊、上了瘾一般,一步步追随着,直至避无所避、逃无可逃。然后,你不得不站定,你不得不思考,从人性的角度、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平日你一直刻意要模糊的问题,你不得不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去作反思和自省,即使这种反思和自省让你觉得某种难堪和不自在,甚至很痛。但是,伴随着这种痛苦的,还有一种奇异的酣畅和清明。
我承认这样一种观剧的体验,绝对不是轻松、愉悦的。它表现的是一个战争题材,但它实际要打响的却是一场心理和思想的战争。无论是对人性、对人类生存状态、还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命题,它挑战的恰恰是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力。因此,《团长》的伟大在于它对传统的颠覆,选择一个大众文艺的载体,却颠覆观众传统欣赏方法和审美定势,它向观众们索取的是一个长达43集篇幅的、不间断的思考过程。这样的一种颠覆、这样一种大胆尝试的气魄,使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而《团长》的失败,也是缘于这种颠覆,因为电视剧毕竟不是电影。一部43集的电影式电视剧,在现今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境遇的尴尬是不言而喻的。也许很多年之后,我们的观众能接受这种“文艺化”的电视剧,但今天,大部分人对电视剧的期望只是一个享受和娱乐的过程而已,因此《团长》对很多观众而言太晦涩、太艰深、太冗长、太不明快、太迂回、太文艺气。更要命的是观众对它概念上的先期错位,华谊的宣传火力不可谓不猛,但是铺天盖地的声称其为描述远征军的战争片巨制已是犯了严重的定位错误。《团长》是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更多的却是为了这场战争而叠显出来的人与人的战争、自我内心挣扎的战争,因此,它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而宣传定位的谬误,造就了观众先期定位的谬误,造就了预期和实际的反差,对此,我不能不深感遗憾。
但是,《团长》对于我和很多很多观众而言,却又是意义非同寻常的。因为当一部作品给我这样一种压迫力之后,我知道我此生再也无法遗忘它了,它对我已是刻骨铭心了。因此,我已经不在意它的很多缺憾,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缺憾。因为它与我在心灵层面上的这种呼应和契合,已使其他的一切都淡化了。正像一个可以和你心灵交会的朋友,你大抵是不会在意他长得是高是矮、是俊是丑的。也因此,我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向我的家人、亲戚、朋友推荐这部我爱之入骨的作品,而我得到的各种反馈,使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忽然也有了一种苍凉,一方面是文艺人的责任心和不甘心,总想着能开辟一个天地,能让大众化艺术也因着一种思想的深邃和而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深刻的矛盾,那是在表现手段上的茫然和无所适从,艺术追求和大众审美定势之间的取舍,实在也是鱼和熊掌的问题。突然地,就很想为这部令我刻骨铭心的作品写些什么,既是一种倾诉,也是一种宣泄。但我也又一次想要逃避。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我突然发现自己语言的匮乏,突然有了一种无力把握和控制的无奈,突然有了害怕失败的危惧感,我没有了自信心,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否真正表达我的思想,我更怕,这样的倾诉在不经意间已成了我的负重,也许还是我根本无法承载之重。但是我的理智可以约束我的笔、我的文字,但却无法违背我的心、我的思想。因此,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个群体,从群戏中把那些令我爱之入骨、恨之入骨也怕之入骨的人,一个个拽出来,让故事成为他们身后的场景,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试着走进“他们”的世界、创作者的世界和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尝试着看清他们、理解他们,一起再热血沸腾一次,泪流满面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