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心灵的易安词
(2009-02-05 21:26:27)
标签:
杂谈诗词评论李清照 |
分类: 杂谈 |
偶上静心的博客,看到她收藏的康震《百家讲坛》中,有关李清照的文字,平添了几分感慨。诗词歌赋,在那曾经年轻的岁月,也曾这样令我流连,在一叶孤灯下,细雨敲窗时,那是安放我心底情怀的一片宁静的家园。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彷佛都淡了、远了,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但是,真正的挚爱总会占据心灵一隅,不经意间的撩拨,它就如此顽强地冒头,彷佛直欲破冰而出。一个长假有一份闲适也有一份心情,不妨记录下心情的点点滴滴,与相熟或不熟的朋友们分享。
易安词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能出几个青史留痕的才女,真的十分不易,易安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个。
在这些词中我很喜欢这几首: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切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抵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渔家傲》
我报路长嗟日暮,
至今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读这首词,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词是出自一位婉约的女子之手。意境之开阔壮美和浪漫大有谪仙遗风,文风之豪迈洒脱直追东坡稼轩。而出于《离骚》和《庄子·逍遥游》的用典又叠显了一份雅致和悠远。《渔家傲》就以这样一种整体的和谐与恢弘大气构筑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基调。
其次,《渔家傲》的细节是耐人寻味的。词中开篇所用的几个动词,如“接”、“连”、“转”、“舞”,个个妙到毫巅,彷佛一幅波澜壮阔的仙界图,就这样鲜活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变幻着、舞动着,这些动词竟是再也不能替换的。下半阙的用词同样精彩绝伦,一个“嗟”字,表达了女词人对夕阳暮年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一个“漫”字,嘲讽中的犀利和辛辣,直指当时社会现实,有才华的人得不到赏识,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最后一句的一个“吹”字,则是把整首词推至高潮,那份激扬和豪迈之情,怕是七尺须眉都要自叹不如的。
都说《渔家傲》是一首写意抒怀之作,是易安在现实中难觅知音,欲诉无门,唯借着梦境抒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确实是一首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作品。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这看成是易安对一己理想的述求,那还是低估了李易安了。这阙词写在易安南渡之后,饱受着国破家亡的磨难,家国的情结早已深植在易安的心中,因此她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言壮语。易安追求的“帝所”,有一点“香格里拉”的味道,是一个梦想中的天堂,是理想的社会。也许在她的心灵深处,她更希望那些能主宰国家命运的人,能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一样,收复失地,把国家和灾难深重的人民带到一个如梦中天堂般的国度。
于是,在这样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光芒。恍惚间一个裙裾轻扬的婉约女子,就这样从翰墨清香中向我走来。那个刚柔并济的女子、那个在颠沛流离且痛失爱侣之际仍怀抱着深重的家国之爱的女子、那个即使“路长日暮”都不愿失落理想的女子,就这样以她那超越时空的浅唱低吟,直入我的心灵,并印刻成一种永恒。
(2009年1月31日将一时感慨之文字发了上来,但当时仅点评了前两首词,总觉并不能完全展现我心目中的那个李易安,那份缺憾感一直困扰着我,今天终于静下心来,补齐了后面的文字。微蓝修改于2009年2月19日)
-------------------------------------
这一刻云淡风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72213382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