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淡风轻地微蓝
云淡风轻地微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22
  • 关注人气:1,7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达心灵的易安词

(2009-02-05 21:26:27)
标签:

杂谈

诗词评论

李清照

分类: 杂谈

偶上静心的博客,看到她收藏的康震《百家讲坛》中,有关李清照的文字,平添了几分感慨。诗词歌赋,在那曾经年轻的岁月,也曾这样令我流连,在一叶孤灯下,细雨敲窗时,那是安放我心底情怀的一片宁静的家园。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彷佛都淡了、远了,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但是,真正的挚爱总会占据心灵一隅,不经意间的撩拨,它就如此顽强地冒头,彷佛直欲破冰而出。一个长假有一份闲适也有一份心情,不妨记录下心情的点点滴滴,与相熟或不熟的朋友们分享。

  

易安词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能出几个青史留痕的才女,真的十分不易,易安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个。

   
心中的感佩不仅仅是才女的文学造诣,还有她的一身正气、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和不随波逐流的坚毅和勇气。比较易安早期的词和晚期的词,更偏爱晚期的。早年的易安词,是徐徐展开的清丽画卷,充满了小儿女的天真、浪漫、婉约和甜蜜。而晚期的易安词,却在空灵和清秀之上多了一份凝重和沧桑,那是历经了盛衰荣辱、生离死别和人情冷暖的磨砺之后才会有的,但真正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易安深重的家国之爱、是沧桑和哀怨中始终不灭对生命的热忱,在自身近陷于绝境之地,依然吟唱不息的这份大爱、这份胸襟,古来才女中堪称第一了!

  

在这些词中我很喜欢这几首: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个愁字,被多少文人骚客吟唱过,但真能在跨越数百年之后,仍能深入人心的,也就只有那么几句。首推的当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李清照一人也占了两席,一句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另一句就是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言愁,是漫漫无尽的空间概念,愁似一江春水、长流不尽;李清照的愁,要么是时间概念,充斥了你的每分每秒,你愁闷的间隙最多只有下眉头上心头之间的空隙了;要么就是质量的概念,那是写愁之重了,这份哀愁沉重得连蚱蜢舟都承载不起,那这份愁又有多么的深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切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抵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喜欢这首词真的有无数个理由。首先是信手偶得的自然,却凸显出不拘一格和溢出纸外的那份才气。开篇十四个字,七个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不得不感佩境况窘困的李易安,她的胸襟和气魄!寻寻觅觅是动作,康震老师在讲坛上已经讲了。而冷冷轻轻”呢?我以为是指周遭的环境,凄凄惨惨切切则是心境了。此人此景此情,被这不按常规却又堪称神来之笔的十四个叠字概括殆尽了。第二,喜欢它的情真意切及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每一次在心里默默吟唱这阙词,眼前总会闪回这样的画面,我彷佛看到布衣裙钗、孱弱多病的李清照,手抚着赵明诚的画像,正娓娓向他诉说着别后的心事。这首词,白话自然得一如一封家书,但字里行间的深情厚意和追忆情怀,却如此地直达人的心灵!第三,我认为这首词的铺垫用得堪称典范。《声声慢》是直抒胸臆的词,这份哀怨落寞和沧桑的情怀,被作者通过旧时归雁、满地堆积的憔悴黄花、黄昏的急风和落在梧桐树叶上的绵绵细雨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别有伤心怀抱的人来说,哪怕只是这样一个情景,都足以使她愁绪满怀,更何况是这些全部!更哪堪愁里独自悲酒和长夜无眠啊!入目满是伤怀景,此情哪堪回味!历经人生百味的李易安,就这样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它又怎么能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成为一份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去三山去。

 

至今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读这首词,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词是出自一位婉约的女子之手。意境之开阔壮美和浪漫大有谪仙遗风,文风之豪迈洒脱直追东坡稼轩。而出于《离骚》和《庄子·逍遥游》的用典又叠显了一份雅致和悠远。《渔家傲》就以这样一种整体的和谐与恢弘大气构筑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基调。

 

其次,《渔家傲》的细节是耐人寻味的。词中开篇所用的几个动词,如“接”、“连”、“转”、“舞”,个个妙到毫巅,彷佛一幅波澜壮阔的仙界图,就这样鲜活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变幻着、舞动着,这些动词竟是再也不能替换的。下半阙的用词同样精彩绝伦,一个“嗟”字,表达了女词人对夕阳暮年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一个“漫”字,嘲讽中的犀利和辛辣,直指当时社会现实,有才华的人得不到赏识,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最后一句的一个“吹”字,则是把整首词推至高潮,那份激扬和豪迈之情,怕是七尺须眉都要自叹不如的。

 

都说《渔家傲》是一首写意抒怀之作,是易安在现实中难觅知音,欲诉无门,唯借着梦境抒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确实是一首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作品。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这看成是易安对一己理想的述求,那还是低估了李易安了。这阙词写在易安南渡之后,饱受着国破家亡的磨难,家国的情结早已深植在易安的心中,因此她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言壮语。易安追求的“帝所”,有一点“香格里拉”的味道,是一个梦想中的天堂,是理想的社会。也许在她的心灵深处,她更希望那些能主宰国家命运的人,能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一样,收复失地,把国家和灾难深重的人民带到一个如梦中天堂般的国度。

 

于是,在这样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光芒。恍惚间一个裙裾轻扬的婉约女子,就这样从翰墨清香中向我走来。那个刚柔并济的女子、那个在颠沛流离且痛失爱侣之际仍怀抱着深重的家国之爱的女子、那个即使“路长日暮”都不愿失落理想的女子,就这样以她那超越时空的浅唱低吟,直入我的心灵,并印刻成一种永恒。

 

 

 

 

(2009年1月31日将一时感慨之文字发了上来,但当时仅点评了前两首词,总觉并不能完全展现我心目中的那个李易安,那份缺憾感一直困扰着我,今天终于静下心来,补齐了后面的文字。微蓝修改于2009年2月19日)

 

 

 


 

-------------------------------------

这一刻云淡风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72213382_0_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