罱河泥(一)----画说当年
罱,这个字一定很古老,是个形声字,但亦不乏象形。上面的“四”字(并非四,以四代之),非“四”也,乃是象形字“网”字,简写成四。下面的南乃是形其声而已。
可知古中国以农业立国,“罱河泥”这个勾当必是由来已久,可溯之夏商周三代矣。
罱网竿,那是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夹刮水底淤泥的工具,粗的一头火烫竹子成弯曲状,使两根交叉如钳子,钳子头上再各横一片竹片成网口,网身在钳内直挂至交叉处。
用双臂张开罱网,插进河底,感觉软软的,网口能陷入其中,将罱竿猛地併拢,急急提起出水,置船舱上方放开,乌黑的河泥流泻舱中,感觉顺当而满足。
一夹一举如能满网,则至少有三四十斤罢。不怕它重,只怕它无啊。
使用罱竿者须站在船上操作,船头船尾各站一人,所罱河泥都倾之船中舱。故两人出手正好相反,即一人用工具时右手在前(乡间称之为大办);一人用工具时左手在前(乡间称之为小办),这种分别各人完全天生,一出手便大小立见,泾渭分明。
我是小办,小办向来略少,这就注定,我常常轮到罱河泥这个活。
话说当年插队农村,最苦最累的农活,莫过于罱河泥了。我有几次派定去罱河泥,两人一天须完成五吨载量的船满四船,至日暮,净船归来,伸手灶上去开锅盖,已经提不起来,浑身就像发烧一般难受。
当年的农村,就是没有钱,其环境绝对绿色,夏商周三代以来,没有化肥,不施农药。我们在时、化肥农药之风方兴,不过非常短缺,环境还是不错。一年中栽种收获的日子短,而积肥制肥的日子长,田地全靠农家肥当家,真正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啊。
那时的湖河流水清清,水底都硬硬的,没有淤泥,一天的任务要罱四大船河泥就成了问题。
将船摇出去,四处找,任是湖湾汊口,林渚芷岸都被罱泥船刮夹得干干净净。大多时候,辛勤下罱,横臂猛夹,每一番劳作只一大碗、一大盆,滴滴答答,空耗力折腾,人更辛苦、更劳累。这一天只为了四船河泥伤神。
有时偶尔觅至一处遗漏,张罱竿下去,猛的满网泥,心中的快乐就像吃到一块红烧肉。
两人连夹数十,已经满船,欣喜莫名,
暗暗记住这地方:清波荡漾间、至湖港一篙之远;杨柳杂树下、离板桥百步之遥。
下一船再来,或下一次轮到时再来。须保密对外无语,风声不可泄漏也。
再随意画一幅罱河泥图,其辛劳略可想见。
http://s15/middle/5db52903nad68deaa4e0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