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纤 ----画说当年

(2011-09-19 06:39:14)
标签:

杂谈

 背纤 ----画说当年

    我们苏州人称“拉”这个动作,叫做“扳”(吴语读BAI),驾船出航,要干的一种活就叫做“扳纤”。还有一词,叫做“背纤”,那是从动作形象上来说的。

    前些年唱红了一支歌,叫做【纤夫的爱】,色迷迷的浪言谑调,不知拉的什么纤,恶搞调笑而已。苏州人叫做“肉麻当有趣”。

    我在农村插队八年,什么农活都做过,最使人感到卑微和屈辱的活就是背纤。

 

    那时的航船都靠橹摇纤拉,不管轻载重载,全凭人力使它前进。

    江河上前淼淼、后茫茫,三个人在船上操作,所遭逢风险辛劳,全由天定。

    顺风顺水、静风顺水或静风平水,则可摇橹前行;顺风平水则扯篷扬帆;逆风逆水或静风逆水,只能是上岸背纤,这是一点也没有商量的,要想将船向前行进,还有什么别的好法子呢?

    这船上摇橹,一人主橹、一人扎绑(辅助摇橹),一推一扳的,再将步子走动起来,虽然辛苦,却也不乏潇洒。

    扯篷扬帆则更是雄壮英伟,有如在草原上驰马一般,所谓风樯阵马,世之大勇。

    唯有在逆风呼啸中、在浪拍船头时上岸,黯然神伤,将纤扁担搁在肩背上,开步便把头几乎埋至脚尖,绷紧纤绳、挺足脚掌,一步又一步,实际上只有半步又半步,将浑身之力量由纤绳传递到河中的船体,艰难前移。

    当你进一寸,船进一寸;你进一尺,船进一尺时,心中暗暗叫一声苦,细思量一个惨字,想到了做牛做马的含义。

 

    有时候,船刚一航动,即上岸做了牛马,一整天背到天黑。

    霞染天际,人在途中。劳累而又伤感,有一种天涯沦落的凄楚。

 

    不是船上人不换你,是因为纤路迢迢,没有尽头,逢河有桥,遇村辟道。一直没有断纤的地方。纤路没有断绝,你怎么开得了口,怎么好向在逆流中艰难行进的船上大喊,要船靠岸,为的是调换个人上岸来拉纤,----基本是没有这种规矩的。

 

    只有当纤路断了的时候,船不得不靠岸,让拉纤人上船、欲渡过断纤口时,船上的人或不好意思地说,“换换吧”,这才暂时不做牛马,息一口气,稍像个人样、在船尾掌舵,或者在船首照应一切。

 

    在船首的那个人也不是没有事做,须时时观察航情,一根竹篙是惯用器具。还有一个重要事情是,当船临近将通过的桥梁时,与拉纤人配合,把纤绳一头所系的楣头竹(实际是一根硬树棍)拔起,传递给桥上的拉纤人,拉纤人迅即在桥上转身在桥那边沿口把楣头竹放下至船首人手中,然后下桥放出此前收拢的绳索向前方的纤路狂奔而去,放尽纤绳,直至绷紧,继续将头埋到脚尖。

    有时候,也有非常手段,解决拉纤过桥的问题,但前提条件是那桥面须狭小、且桥有一定高度,又没有栏干。这时,拉纤人站在当桥,像个丑角登场,将纤绳收拢至差不多长度,一手握绳圈,一手将纤扁担挥动旋转起来,旋转至激烈时,并必须在一个非常正确的角度,将绳突然放开,那纤扁担便会随惯性在桥下穿越桥梁,并继续在惯性作用下一转回到桥上面,这时须眼快脚快,用一只脚立即将纤扁担踩住。这样纤绳实际已经穿越了桥洞,不再需要船临近桥时拔移楣头竹。

    成功后即刻再向桥下纤路狂奔而去,继续将头埋到脚尖。

 

    我的成功概率大概有十分之六。如若不成功,则须迅速收起纤绳再试,这样机会不过二次,第二次再不成则可以休矣,因为这时船已经渐渐漂近桥梁,再施展这种技艺已完全丧失意义。

 

    我这样描述自以为很详尽,但未弄过船的人士一定会非常纳闷,那究竟是个什么名堂,难免云里雾里。

    再拿起笔来,涂画几笔,或稍能感知这种背纤过桥技艺的模样。没有成就感,只有卑微和屈辱的回味。

 

http://s15/middle/5db52903n77b249071e5e&690----画说当年" TITLE="背纤 ----画说当年" />

示意图:当桥挥纤扁担过桥。

当纤扁担在桥下穿越、回转再上桥面时,用右脚迅速踩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