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地学首席科学家刘小汉盘点中国南极科考金牌
(2009-01-14 13:46:17)
标签:
科考南极科学家刘小汉研究文化 |
分类: 解密南极 |
近日,笔者就中国南极科考28年来的突出成果,采访了南极地学首席科学家 刘小汉博士。
一、地质与大地构造研究方面:
1.
率先提出区域"泛非"事件的重要性,并在深入调查和证实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邻区主要变质-变形发生在寒武纪(约530百万年)的基础上,探索调查和研究区域副片麻岩的地层时代,说明区域应有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的新元古代的沉积岩石和新元古代的增生历史,论证了530百万年的"泛非"构造热事件与约1000百万年"格林威尔"热事件的关系。
2.
率先确定格罗夫山由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杂岩组成,有3期变形,属于"泛非"期造山带,是普里兹湾泛非造山带向南延伸的部分。提出东南极高级变质区内部存在"泛非"期的造山带,该构造带以及东南极克拉通是由不同构造演化古老历史的陆块基底聚合而成。
3.
首次发现代表高温高压的假蓝宝石+尖晶石+石英+磁铁矿组合,形成于早期的1000Ma格林维尔事件期间,代表了一个逆时针近等压冷却的P-T-t变质演化轨迹。首次从岩相学和矿物结构证据提出早期构造变质事件表现为前进的逆时针P-T-t演化轨迹。
二、古生境与古气候环境恢复方面:
4.
首次提出了在沉积层中识别企鹅粪的标型元素组合方法,指出Sr、F、S、P、Se、Ba、Ca、Cu、Zn等9种元素为企鹅标型元素组合。
5.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首次恢复了近3000年来南极企鹅数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新冰期"导致企鹅数量锐减的现象。创新性地提出了"企鹅考古"方法。
三、南极冰盖研究方面:
6.
1989—1990年,秦大河在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途中,徒步行走5896公里,横穿南极洲。从南极半岛出发,经过南极点和南极高原,到达东南极大陆沿岸。他在及其艰难的条件下,沿途独自进行观测和记录冰面地貌、气候与环境,在104个地点采集了800多个冰雪样品,胜利完成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科学探险。秦大河用血汗换来的这些观测资料和800多个雪冰样品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特别珍贵。
7.
经过两年多与国内和美、法等国同行的合作研究,秦大河对南极冰盖获得了许多新认识。这些研究结果和结论在国际南极研究中均属开创性成就。其中他和合作者提供的南极冰盖现代降水中的铅含量(ppt级)分析数据是迄今国际冰川学界唯一的最成功的南极洲范围内雪冰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横穿南极考察路线上西南极洲雪冰内铅的浓度为自然本底,而东南极洲的几个站附近出现的高值,为现代人类活动污染的结果。
四、南极陨石方面:
8.
被成为天外来客的陨石是科学家了解太空星系和宇宙起源的重要对象,在不如探月和深恐探测计划的时代,研究陨石的意义尤其显得重要。南极陨石因为降落的冰雪中,不受污染,其原始信息保存最好,研究价值也最高。
我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回收的编号为GRV 99027火星陨石,王道德、林杨廷等是根据其岩石学、矿物化学和氧同位素组成确定的。GRV 99027陨石的特征与已知的3个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相同。据此,将该陨石划分为第4块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王道德、林杨廷等在岩石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还测定了我国两个南极陨石、以及光明山和庄河球粒陨石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并根据宇宙成因核素的产率,获得了这4个普通球粒陨石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和气体保存年龄。其中GRV 98 004 ( H5) 的暴露年龄是目前南极陨石中已知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