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意义
(2009-01-03 00:44:17)
标签:
东风日产科考南极奇骏汽车 |
分类: Dome-A建站日记 |
因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的重大利益,历来各国对南极的研究都重视之至。Dome-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也是南极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中唯一没有被其他国家抢占的点。Dome-A地区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是南极冰盖上仅存的一个开展深冰芯钻探的理想地点,它也是开展雪冰现代过程、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和天文学观测等科学观测的理想地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国际上一些国家相继制订了Dome-A冰盖考察计划。
中国向极地科考强国迈进历程
1984年至1990年,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取得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争得了我国对南极事务的合法权益。
1991年至1995年,实施“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八五’计划”,初步实现了由建站为主向科学考察为主的转变。
1996年至2000年,实施“南极洲对全球变化的反馈和响应”为重大科学研究目标的“九五”计划。
2000年至2005年,形成“一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三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北极黄河站)、“一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业务支撑体系和科研平台,组织了2次北极考察和5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成功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Dome-A,引起全球科技界的关注,将我国与先进南极考察国家之间的差距缩短到了零的距离。
2008年,以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为目标,中国南极科考队再次出征。
目前正在实施“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雪龙”号考察船大修已圆满完成,长城站、中山站的更新改造08年已拉开帷幕,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能力,使中国极地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在DOME-A地区建立科考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学研究实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蕴含着极高的政治影响力。这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综合国力的又一窗口,也为我国组织国际考察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中国迈进科考强国的重要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