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妈妈说:“为了孩子,我忍着不离婚,为他们放弃了我的一生,放弃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位先生说:“为了我的婚姻、太太、小孩,我把时间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放弃了自我的理想。”
一个孩子说:“我为了父母、我的原生家庭,放弃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一心一意地照应他们。”
乍听之下,说的是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仿佛就是一种“爱的牺牲”,为了实现对家人的爱,而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及理想。然而,爱真的必须涉及自我牺牲吗?没有自我牺牲是否就称不上是爱?关于这部分,赛斯实在讲得太棒了,不但一针见血,简直就像醍醐罐顶般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不管人家是怎么告诉你的,自我牺牲绝不是美德。首先,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自己永远朝向成长与发展,而不能被消灭。通常,自我牺牲是指把你自己这个负担丢到别人身上,而使它变成他们的责任。
就实质层面来看,一个宣称为孩子放弃她一生的母亲,真有那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吗?也许她信誓旦旦、声泪俱下,但她的放弃,会不会也形成了她自己所要的一种生活?
大家记住这句话:“宣称为别人牺牲,为别人而活,是容易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藉口,可以完全不用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完全不用面对为自己而活这件事。
当孩子为了照应父母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时,其实真正的意思是:“我害怕去过我自己的生活,也害怕让父母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放弃我自己的生活时,我同时获得了我内心想要的生活。”
赛斯在《个人实相的本质》里斩钉截铁的说明——爱并不要求牺牲。那些害怕去肯定他们自身存在的人,也害怕让别人为他们自己而活。许许多多的人假爱之名,将孩子绑在自己的身边,就仿佛将野雁的翅羽剪断,不再有冒险挑战及自我成长的天空。因此你有了一个在你自我牺牲之保护羽翼下的长不大小孩。对孩子及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
当你扣上爱及自我牺牲的大帽子后,表面上你心力交瘁、步伐沉重地照料年迈双亲,但你不明白的是,你也可能鼓励了年迈双亲的无力感及无助感,影响了他们的退化及体弱多病。唉!爱之适足以害之。
让我们来许愿吧!
愿天下所有爱的牺牲都能停止,愿所有的爱的牺牲不再成为别人心头上沉重的负担及压力!
爱,不要求牺牲,也不必牺牲,反之,爱,带来一种力量、一种肯定——肯定自己、自已的小孩、自已的双亲,都有力量追求他们想要的人生。
摘录自《爱是你,爱是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