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分析师赵海华
心理分析师赵海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523
  • 关注人气:1,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除负面催眠

(2013-05-20 14:41:56)
标签:

婚礼

跟着

人际关系

主办方

孩子

分类: 自我探索与治疗

             解除负面催眠
              
    昨天带着小瓜瓜去参加一个以前同事的婚礼,碰到了好些以前的同事,很开心又见到他们。可忙于照顾小瓜瓜,没有来得及和他们聊天,跟着小瓜瓜到处跑,后来把小瓜瓜交给他爸爸,才松一口气坐下来吃饭了。“我们都觉得你没有以前开朗了,怎么变得这么内向?”我一坐下,就听到他们这么说着。“是啊,性格怎么变了这么多?”接着又有附和的声音。“有吗?”我笑了笑。后来自己仔细琢磨了一下,如果说性格有变,应该是这几年沉淀了不少,沉稳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没有变内向,而是更有自己的主见和更有能力做真实的自己。为什么自我感觉和别人眼中的自己相差那么大呢?很简单,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去评判别人,根据对方的一个行为来贴一个“标签”,认为你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我们家长也习惯给孩子贴了“标签”,“我的孩子很调皮。我的孩子很粗心。我的孩子很胆小。我的孩子没有自信......” 殊不知,这是一种负面的催眠,对人特别是孩子影响很大。  

 

    一个家长,如果经常给到孩子负面的催眠是很可怕。“糖吃多了牙齿就会坏掉。”“喝凉水肚子会疼。”“电视看久了眼睛会近视。”......孩子的大脑里接收的信息就是牙齿坏掉,肚子会疼,眼睛近视......于是真的很容易就变成这样了。那我们换一种方式呢。“少吃糖牙齿更健康。”“喝温水肠胃更舒服。”“多接触自然,多看绿色的植物眼睛更明亮......"

 

    记得在COCO老师的课堂里听到过一句话,在生活中,关心我们的人很多,可有的时候这种“好意”却适得其反,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觉察判断懂得及时地化解。COCO老师分享了一个简单的案例。她常年在全国各地讲课,有一次一下飞机,来接她讲课的主办方见到coco老师就开始问寒问暖了。“COCO老师,您辛苦了!您的脸色不怎么好,是不是没休息好?”“我们中午准备吃什么呢?”COCO老师没有回应她的话,而是转移了话题。“如果我去花时间想一下,我今天状态不佳吗?然后再去回应,那么头脑就被催眠了,有可能一天的精神真的不很好。所以我们要有能力去stop这种状况。”

 

    P.E.T.父母效能训练理念也认为所有对人的评判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并不有助于建立成长性的人际关系。当你告诉某人说他很好时候,其实同样也暗示你同样有权利说他很坏。如果我们越能避免去评判他人,就能够让他人为自己负起责任,并越能远离给予评价的源头。

 

    一个孩子越少被评判和贴标签,他就越有能力做真实的自己!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被别人“催眠”,要警觉哦!(黄宇) 

 

文章推荐:赵海华---优秀心理咨询师,电话:15918892447  QQ:962123416

我用爱与慈悲倾听您的诉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