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家汪丁丁谈早期教育

(2011-05-09 07:39:18)
标签:

育儿

汪丁丁

中国

蒙台梭利

母语

杂谈

分类: 教育心理学

    汪丁丁,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学院数学学士(1982年),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1997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哲学。

    汪博士对早期教育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散见于他的诸多文章中,特别具有启发性。现将汪博士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结集于下。

 

       一、人类胚胎发育的脑科学研究支持直觉教育(即尽量摆脱文字语言表达的教育),下述的教育顺序已在西方知识界有了相当程度的共识:(1)胎教的内容以听古典音乐和与母亲对话为主;(2)新生儿教育的内容以身体和眼睛的动作相互协调为主;(3)男孩在三岁以前,女孩在两岁(或18个月)以前,这一阶段的教育形式是模仿母亲和其他成年人的行为的同时学习母语;(4)三岁至五岁的儿童教育,主要内容是在儿童可感的母亲的关注范围之内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主要是游戏)、观察与模仿、色彩与绘画、真实物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行为的教养(公平感和文化传统)、符号文字的识别和使用;(5)五岁至七岁的儿童教育,如中国古人所言:洒扫、应对、进退。

    上列的顺序,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因无知而无畏的那些家长)不可随意颠倒,也不可随意增加诸如外语和数学这样的内容。事实上,人类儿童的脑结构发育,要在9岁以后才适合学习带有抽象规则的数学,要在12岁以后才适合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以后者为例,双语儿童的问题研究表明,那些在母语学习期(0岁至3岁)被暴露在外语环境中的人类儿童,成年之后更容易发生情感表达的障碍。因为,人类只能用母语来表达最内在的情感,当上述儿童被暴露于母语和外语并存的环境内时,由于人类先天具备的语言学习能力,母语和外语被同时吸收,但人类的情感脑(即大脑右半球)完全不会同时用两种语言来表达情感。故而,习得母语之前的双语“教育”根本不被认为是教育,惟其如此,文献作者们使用的是“被暴露于”这样的描述。

    三岁至五岁,这时的儿童,已习得了母语,故可参与社会交往。前提是,必须在母亲的视线范围之内,更严格地说,是必须在儿童感觉中的母亲关注范围之内。因为,若儿童在这一阶段感觉不到母亲的关注(我知道中国的许多儿童始终没有这一感觉),在我们的“哺乳动物脑”(limbic system,直译“外缘系统”)会激发出紧张的情绪,临床分类就是“焦虑感”。由于我们在哺乳动物演化阶段已经形成的本能,一旦有了足够多的焦虑感,我们便无心他顾,陷入于“不安全”的紧张之内,不能自拔。许多临床观察表明,儿童可因此而憎恨“抛弃了他们”的母亲,表现为对母亲的冷漠和烦躁。我不愿意评论中国的母亲,在这样许多年的伟大转型期里,她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可是,另一方面,她们当中有接近50%的比例将亲生子女交给子女的祖辈去照料,这就完全违背了例如日本家庭特别重视的“亲子接触”原理。作为经济学家,我明白导致了这一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济政策自从1950年代以来,就始终强调“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从而极大地忽略了女性在亲生子女教养过程中无法估价的重要性。

 

    二、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你对孩子就越有意义,你就越有表达自己的途径和被孩子理解的机会。

    人之初,在母腹之中的时候,以身体为感知的方式。出生之后,仍以身体为感知方式,但此时的身体,已分化为四肢、五官、皮肤与脏腑——简称“身体的分化产品”。在数亿年的演化之后,人类有了最初的理解力,如前述,先借助于自己的身体后借助于自己身体的分化产品。

    请问年轻家长,你是否知道人类的五种感觉,在孩子脑内的发育过程孰先孰后?这很重要,因为你在孩子听觉尚未发育时便开始培养孩子成为“下一个朗朗”,无异于对红绿色盲者拼命讲解红与绿的不同特色。事实上,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读者都知道,幼儿注意力指向何处,那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对幼儿而言是“身体”的“环境”的一部分。

    对出生婴儿,来自母亲的情感交流,是最重要的表达。首先是母亲的心脏跳动,那是在母腹之内的几个月里最熟悉的韵律,让他能够平静地入睡,并且无忧无虑地感知世界。也因此,新生儿贴着母亲的左胸,入睡最容易。这是中国民间的常识:会不会抱孩子,一望即知。我见到美国人让孩子的头靠在自己右胳膊上——因为这一姿势对右利手的成年人最为便利,却还焦急地询问为何孩子总是哭。

    听觉之后,最重要的表达途径是味觉和嗅觉,婴儿最好是母乳喂养,为什么?营养学家提供的解释并非心理学解释,虽然优秀的营养学家确实懂得营养心理学。母乳的味道是婴儿在胎儿时期最熟悉的,于是有了放心的感觉。康德的感受很准确:嗅觉与味觉是五种感觉当中最私己的。私己到何种程度?到了难以言传的程度。你试试用语言描述你嗅到的和你品尝到的吧,为什么我描写美食和美味时如此搜索枯肠?就因为找不到恰当的语词。烹调名家在完成了一道菜肴之后,往往亲自品尝,然后用鼻音发出一种只用于此时的赞叹。由内及外,由腔肠而及于肌肤。

    对哺乳动物灵长目现代智人而言,第三种表达与感受的途径是触觉。今天的年轻母亲常学习“亲子抚摸”,母亲的抚摸确实给婴儿极好的感受,安全感、宁静感、享乐感。亲情直达脑干,抚平来自杏仁核与岛叶前回的焦虑感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家长应做的事情,首先是获得表达的途径,其次才是被孩子理解的机会。我在杭州常见到溺爱孩子的家长们,他们真可怜。溺爱绝不是获得表达的正确方法,至少它倾向于将孩子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物质享乐而不是情感交流。我认为,溺爱孩子的家长其实是在弥补他们自己的缺陷。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你对孩子就越有意义,你就越有表达自己的途径和被孩子理解的机会。蒙台梭利懂得我写的这些道理,可惜,中国的蒙台梭利早教中心价格太高。

    三、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个人的成长而是一群人的成长。如果不存在一群人的成长,那么一个人必须经历扭曲才可成长。其次是:经历扭曲的成长是中国教育的常态。

    四、儿童大脑在六岁的时候,大约已经获得了超过成人两倍的神经元之间连接纽带的数量。在其后的“间苗”期间,儿童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人格结构,这三类基本的、决定了人生命运的心智结构,就开始“定型”——除非发生特别深刻和震撼性的个人事件,这些基本结构不会有很显著的改变。用中国民间流传着的看法表述,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