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宝宝三岁,之前一直由阿姨和妈妈一起抚养,爸爸常年不在,几乎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经历。
妈妈叙述从小对宝宝要求严格,希望宝宝像个男子汉一样,对宝宝所谓的无理要求从不满足,说一不二态度坚决,比如孩子在外边走路要求妈妈抱抱,妈妈只要觉得不应该抱,就不回应宝宝,如果宝宝哭就任其哭,直到宝宝妥协了来主动讨好妈妈。现在宝宝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叛逆,对妈妈处处表现出反抗,妈妈让干吗偏偏不干吗,比如:妈妈说辣椒辣不让宝宝吃,宝宝偏要吃,吃过后就算辣的都要掉眼泪了仍然说:不辣!在外常常不理会别人的交流,独自跑开。妈妈现在非常困惑,宝宝越来越难沟通,越来越叛逆,行为秩序感很差,到底该怎么办呢?
解析:
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就希望孩子独立坚强,孩子现在的状态就是很坚强:“辣椒不辣”,独立:“不理人”,其实妈妈的要求孩子已经达到了。
分析内在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常年不在家,家中男性角色缺失,妈妈希望宝宝能担当起这个角色,生怕孩子变得娘娘腔没主见不像个男子汉,所以在平时几乎不让宝宝发泄自己的情绪,宝宝哭闹妈妈通常置之不理(因为一哭就不像个男人了,这是妈妈的软肋),妈妈并不追究宝宝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哭,是真的要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才哭吗,还仅仅只是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才哭闹?而是一味的要求宝宝坚强。其实妈妈可能不了解,孩子在一岁之前要要得到充分的情感满足,一岁之后才会有很好的安全感,当他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后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处理事情。
宝宝在不断的情感受挫后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自己不老缠着妈妈,不腻着妈妈,不哭不怕坚强独立,妈妈才会高兴,一旦自己有所要求妈妈就会不开心,我必须按照妈妈想让我成为的样子来做。宝宝现在坚强独立不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玩,自己承担后果,妈妈又觉得不开心了,为什么这孩子这么叛逆,不爱与人沟通。

应对:
首先,针对宝宝这样的问题,首先妈妈要检视一下自己,生活中好多的妈妈把对爸爸的不满转移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要求孩子怎样怎样,是把自己的意愿过多的强加到孩子身上了,让孩子按自己的需求发展,而不是真正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给孩子提供机会。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
可以先处理好和爸爸的关系,如果夫妻感情好,爸爸只是工作忙,那么和爸爸沟通,让爸爸为了家庭孩子时常回家,钱什么时候都能赚,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回头。如果是感情原因爸爸不回家,那妈妈要先处理好和爸爸的感情问题,孩子不能代替爸爸,不要让孩子充当妈妈的感情配偶。
第二,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试想,当我们因为受到挫折而心情灰暗想从最亲的人身上寻求安慰时,最亲的人却说:你要坚强!不要伤心!不能哭!我们是什么感受?所以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失望、愤怒等等),如果是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和你一样伤心(失望、愤怒等等)的,孩子一旦觉得自己的感觉被接纳了,就会觉得被理解了,才能着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第三,不要低估我们的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定义了孩子是怎样的,如叛逆的孩子,并且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来指责孩子时,孩子就渐渐认同自己的这个角色了并且进入这个角色,如果每个人都说宝宝是个叛逆的孩子,他就不得不这样去做了。有时候,一个字一眼神一个语调就足以告诉孩子,他是一个叛逆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有能力又受欢迎的人。
第四,越是叛逆的孩子我们越要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有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或成绩时,我们要挖掘出来,纵向的比较孩子之前之后,而不要和别人比。孩子的行为被我们肯定和认同才会有更好的下一次行为,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