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安全感才会让你知道如何去提高和加强自己的心理能量,才会使你避免很多缺乏安全感带给你的不良感受和行为造成的恶果。
缺少安全感的人通常有如下表现:
1、他们不敢也几乎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封闭自己,不让外人感觉到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认为唯有这样才会保护好自己,免得遭受别人的不解歧视、评判或者伤害。一定要说话时,他们更习惯于说别人不是的话,比较喜欢挑剔他人,因为唯有这样他们潜意识才会感觉安全,别人都诸多不是了,那么他们自己就可以是什么了。因此不少动不动就喜欢主动攻击他人的人往往他们自己的内心里极其缺少安全感,不相信他们自己。
2、他们在待人接物时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别人是不是真心的,别人为什么对自己好等,即他们不相信他们自己值得他人尊重和对他们好,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他人。因此这类人在性格表现方面就会显现出敏感多疑的特质。即便他们有幸遇到对他们好的人,他们也会变着法地去找证据,证明他们果然对自己不是真心的。他们会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地挑战那些想对他们好的人的心理底线。
3、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非常习惯于消极悲观的视角去看周遭的世界。那些悲惨的事件,背信弃义的某些人,婚姻不幸的事例往往最先能让他们有感觉。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界上不是没有美,你如果看不到美那是因为你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是灰暗消沉的,眼睛自然找不到光,也适应不了光的灿烂。这类人内心里有一个笃定的信念,那便是这世界上幸运的好事情不会光顾他们的。
4、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愿意与一些比自己年龄小,各方面情况比自己还差一点的人为伍。因为与这样低一些的人在一起,他们多少能找到一些安全的感觉,相反,与那些条件好,更聪明更智慧的人在一起,会让他们感到极其不安,他们担心被人骗、被人比和被人害。
5、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也缺少足够的耐心,凡事不能做到延迟满足,凡是想到的事情,他们恨不得马上、一定去做和去兑现,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行。跟婴儿嘴急想吃奶一样,一刻也等不及,吃不到就惊恐万分地大哭大叫。
总之,内心缺少安全感几乎是一切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源。没有安全感才会不断地强迫自己,才会有偏执的言行想去极力证明自己,才会有焦虑和抑郁,担心害怕自己没有价值,没人关注,才会不断地否定自己最后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价值。
安全感通常情况下是怎样一点点丢失的呢?
1、从小父母总吵架,吵起架来不管不顾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当父母专注于吵架时,孩子处于无人关注和问津的境地,这会让他们感觉他们很不重要,很不可爱,尤其是一些父母吵架时还不自觉地总拿孩子来说事时,孩子会自然地解读成他们自己真没用,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他们爸妈就不会吵架了,他们就会好了。否定自己,不自信的心理模式便开始形成了。
2、父母比较强势,对孩子要求比较苛刻严格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凡事都是爸妈说的对、想得更周到,这会让孩子一点点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从来没有对的时候,孩子表达自己的时候总会经爸妈的调教、教诲,最后的成功也会是爸妈的功劳。于是将来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决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忐忑,没有主见,前怕狼后怕虎。
3、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与人亲密相处的经验。他们既渴望父母的爱也很想去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不会,总是做不好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孩子最好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此外,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攥手里,含在嘴里,几乎不给孩子任何自由、自己空间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庇护下也会表现出非常非常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的。世上只有爸妈好,他们离不开爸妈,找种种理由不愿意离开父母半步。一些剩男剩女他们恐婚的其实是害怕离开自己的爸妈。
总之,缺少安全感,希望加强和提高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先对这些问题有初步认识再深入找出实质根源,然后针对根源去解析和调整,逐渐打破那些已有的消极思维模式,逐渐让自己思想和行为统一,逐步去实践和证明去慢慢习惯收集积极正面的信息,这是改变状态的基本途径。心理问题用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做一个中长期的心理咨询是最好不过的。有些人希望指望看些书,看些文章来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应该说这个想法不错,最终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有些人应该是可以的,但无论如何这个过程恐怕要更漫长。不用老师教自学也是可以让自己成才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带着这种心理问题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这种携带的时间越短越好,越有利于他们尽早开始快乐人生,最好不要让这种恶性循环的模式成立,不要让自己再错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