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豆舞女》是日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豪川端康成的作品。“我”,来自东京,二十岁,青年学生,孤儿出身,孤身在伊豆徒步旅行,邂逅了天真无邪而又别具风情的十四岁舞女。在孤寂忧郁的心灵中,在似恋非恋的爱慕中,在伊豆的青山秀水和“我”的迷离的情思中,一段令“我”终身难忘的爱情故事淡淡地演绎。
伊豆舞女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先后六次被搬上银幕。伊豆的风景、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更有许多外国游客来此寻求那种日式的浪漫。
热海艺妓,华丽之舞
温泉之乡热海的艺妓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鼎盛时期,曾经一度沉寂。现在这一古老的传统行业又复苏起来,光注册艺妓就有300多名,她们平时分布在不同的温泉酒店和酒吧表演,每个周六、周日的上午十一点,会有部分艺妓集聚在热海艺妓排练馆,与客人见面并进行表演。进入艺妓馆,穿和服的女侍会把你引到榻榻米前坐定,上一杯香茶和几块点心和节目单。30到40分钟的表演涵盖七、八个节目,大多是传统的曲目。虽然节目单是日语的,但通过日语中的汉字也能猜个大概,节目有《春雨》《梅园小调》等,有描写热海梅园的,有描写爱情的,曲调悠扬,情节委婉,好像是那种在日本的老电影经常看到的场景。
日本艺妓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4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元禄赏花舞》是热海艺妓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台上一群衣着鲜艳华丽和服、浓妆艳抹、发髻上扣着花斗笠的艺妓翩翩起舞,风情万种。每当艺妓转身,涂着厚厚的白色脂粉的脖颈在台上飘动,人的思绪撩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300年前的日本。
热海的艺妓,曾经在上海世博会演出过,可见其名气之大。艺妓不但表演上层,而且服务一流。单单的谢幕就有好几分钟,相当的繁琐。艺妓全体上台,转前转后的展示华丽,最后俯地叩拜,令人感动,依依不舍。演出结束后,艺妓会走下台邀请客人合影,与客人交谈,有问必答,然后端跪在临近门口的榻榻米上,微笑着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
















这是一位叫美保的艺妓。



春天去伊豆半岛旅行,一定要去享有“日本第一早开梅”盛名的热海梅园。热海梅园每年1-3月都会举办梅花祭,园内多达58种共464株梅树成为人们的最爱。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梅花白色居多,颠覆了我原本以为梅花只是红色的概念。赏梅时天气仍颇寒冷,在园内还可以一边享受泡足汤的暖意,一边欣赏四周迷人的梅花景致。



界·伊东,一个日式温泉旅馆
在热海乘坐伊豆舞女号特快列车,二十几分钟就到达了伊豆半岛的又一个温泉之乡伊东。美国《国家地理》把日式旅馆作为人生50旅行地之一,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界·伊东》只是日本大大小小七万多个温泉旅馆其中的一个。
“界”的品牌精神是提供小而美的温泉旅馆,以不超过50间的房间数来打造精致的休憩空间。感受四季的变迁、享用以当地食材烹调的美味料理、并有无法忘怀的泡汤体验,“界”一边以“日式温泉旅馆”作为经营精神的原点,一边不断地改善自身,以提供您更佳的住宿体验。
伊东温泉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一千多年前的平安贵族时代就已被人发掘,享有“治愈之汤”的盛名。分四处的优良泉源与每分钟600公升的泉水量,源源不绝提供泡汤所需。常年温暖气候,让身心放松,从大浴场与足浴到房内所附之桧木泡汤池皆使用活水,而在美肌温泉池里,随四季变换的景色尽览眼底,享受泡汤之乐。享用由伊豆山海产所烹调而成的当地料理与欣赏四季风貌不同的日本庭园等,在此忘却俗世烦恼,渡过最悠闲的时光。
提到伊豆就不可错过采用上好鲜鱼加上当季食材所烹调而成的料理。海产以新鲜的伊势虾、金目鲷、竹筴鱼等鱼类为主,山产则采以阳光沐浴之茶叶,结合山海之味的伊豆茶芳料理就此诞生。金目鲷玉露蒸等伊豆茶芳料理为主的各式伊豆怀石料理,以视觉与味觉感受伊豆四季变化。采用当日现捕鱼货,伊势虾与伊豆地产鱼的生鱼片等呈上前菜,之后再端上食欲大动的料理,绝对是美好的盛宴。










早餐的菜单。

丰富营养的早餐。

再泡一次大温泉。

《伊豆舞女号》列车的终点是下田,在下田港,《伊豆的舞女》中的主人公“我”登上了回东京的轮船,与舞女在风中告别,一段爱情随着旅行的结束嘎然而止。舞女身影变幻,田中绢代、吉永小百合、山口百惠,日本的几代名优都扮演过她。现实中的“我”或我们,大多在下田看海景、吃海鲜后结束伊豆半岛的旅行。
更多资讯
l 去伊豆半岛旅行,可在成田机场购买针对外国游客的日本东铁的3日优惠券,三日内可无限制的乘坐机场快线和伊豆舞女号等列车,票价约480元。
l 星野集团在伊豆半岛有两个一流的温泉酒店。界·热海在热海站下火车后打出租车5分钟到达。界·伊东在伊东站下车步行10分钟到达。
l 热海艺妓表演每周六、周日上午11点开始,30至40分钟,票价约78元。
l 热海梅花祭通常每年1月至3月,但根据花期会有所变化。
l 在河津可乘公共汽车去汤野温泉和河津七泷,走《伊豆舞女》步道。25分钟车程,票价约100元。
(本文已经发表在《孤独星球》杂志2014年4月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