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离开尼泊尔已经一年有余,脑海却总是抹不去尼泊尔少年的身影,他们漂亮的学生服,他们幸福的笑脸,他们的亲情牵手,他们的自由奔放,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生活在贫穷国度的少年,可以这样的无比快乐,尤其令人羡慕的是,尼泊尔的孩子们可以在古迹里任意玩耍,在世界遗产里渡过幸福的童年时光。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三个快乐的女生,她们恣意谈笑,旁若无人。

加德满都平原的巴克塔普尔,旧时皇城,尼泊尔的“朝圣之城”,世界文化遗产,学生们就这样在石头大象的背上跳来跳去,却没有人管制。就我的理解,尼泊尔的文物是可以这样消费的。

加德满都博大哈,藏传佛教圣地,也是藏民生活的地方。这种姐弟情深的牵手,在中国退回去五十年可以经常看到,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

在巴格马蒂河畔的尼泊尔第二大城帕坦古城,持有中国护照可以与尼泊尔人一样,不用买门票,迎面碰到上学的女生,幸福写在脸上。

玩够了再去上学的尼泊尔女生。

女生的快乐传递给了旁边的流浪汉。

五个闺蜜的悄悄话。

五位男生的深沉。

在加德满都的每天早晨,我几乎都会邂逅这位等待校车的漂亮的尼泊尔女生。

男生们占领了帕坦古城的一座神庙,看过路的女生。

女生很淡定的接受检阅。

小女生更是闲庭信步。

这边的女生看过来。

美女回眸一笑。

穿绿色校服的女小学生。

打手机的漂亮女生。

闹着玩的男生和女生。

看到一枚大美女。

帕坦古城神庙上谈情说爱的学生。

小学生放学不回家,逗留在巴克塔普尔古城的神庙里。

帕坦古城里可没有什么铁栅栏,小孩子可以随便在古迹上玩耍。这里就是她们的天堂。

古迹里要零钱的尼泊尔儿童,给钱他们高兴,不给钱他们也高兴,顽皮,并不讨人嫌。

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走来的女生,人漂亮,校服也漂亮。

骑大象的追风少年。

石象油腻光滑,好像很受用,并没有受到破坏,也没有被刻上什么“到此一游”之类。

巴克塔普尔古城外尼瓦尔村庄的路上,走来放学的两个女生,土路和锃亮的皮鞋形成鲜明的对比。

桥上走来回村的漂亮女生。

在自家的田野里,她们表现的如此可爱。

尼泊尔农村的女生,还真不知道她们距离“性侵害”有多远。

城乡结合部的打手机的女中学生。

加德满都博大哈放学的女生。

放学路上打理头发的小女孩。

民族不同,友谊长存。

藏传佛教圣地里的孩子。

又见姐弟情深。

意犹未尽,说两句题外话。
儿童不要功课太重,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歪说,从婴儿就被开始剥夺快乐,所谓的竞争是前辈强加给晚辈的。尼泊尔的学生早早放学,大部分不回家,玩耍。中国几乎把所有的石头古迹都用铁栅栏圈起来,不让摸不让碰,只能偷看的感觉,就连德胜门的墙也被圈起来,触摸不到。尼泊尔的古迹可以消费,本国人还不用买门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