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辘车、绵羊、帐篷、灰狼,清清的湖水,盘子上的美丽草原;羊排焦嫩,色泽鲜艳,香味诱人。这就是满洲里友谊宾馆的中俄蒙大餐的一道风景,一品风味。

北京人提起友谊宾馆,立马让人想起西北三环内的绿树成荫的大院,大院里一片绿屋顶、青砖的楼房,这里的“友谊”主要是当时的“中苏友谊”。
风月边城的满洲里也有一个友谊宾馆,是一栋红色的大楼,乍看有点克里姆林宫的影子,这个“友谊”体现的是“中俄友谊”。
满洲里西边有中俄蒙三国交界的0号界碑,满洲里友谊宾馆有一个中俄蒙风味的大餐,盘子上的风月边城。
两个人抬的小桌上是一个烤牛头,小餐桌上了大餐桌,要多有气派就多有气派。

餐桌的背景墙是额尔古纳河的美丽的秋色,服务员是满洲里恬静美丽的姑娘。

雪山驼肉,一个大盘。蝎子爬满了雪山。

呼伦湖的淡水虾和白鱼,满洲里的特产。炸盘上配饰书简和游动的金鱼,又是美味和风景。

俄式冰激淋,有一种果酱叫“托盘儿”,是俄语的发音,实际是东北山林里一种嫩嫩的红色浆果。

餐桌的背景画提名为:碧水见秋红,是宾馆范总弟弟的摄影作品。

我的座位。

国酒茅台。

每人半只小龙虾。

白蘑,草原上的珍品。

珊瑚树旁的白切虾。

野生的呼伦湖大鲤鱼。

矗立在餐桌上的牛头。

一只大螃蟹。

草原黑山猪肉。

珍贵的飞禽汤。

凉拌牛肉丝。

蜜饯,还有糖稀假山。

萝卜片的造型,粮仓和箭头。

俄罗斯风味的肉卷。

俄罗斯“列巴”,就是面包。

内蒙古的奶制品。

一盘小烤饼,融合了中俄蒙三国的风味。

馅儿是布里亚特(俄罗斯的蒙古族)包子的羊肉馅,皮儿是中国烙饼的皮。

满洲里人好客,80后的厨师长和70后的餐厅经理来敬酒。

饮品桌的车轱辘也是蒙古风格。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有人已经唱起了《天堂》,风景更清晰了,羊排还剩了一半。

“鸿雁,队队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悠扬。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我的小兄弟唱起了这首歌。背景也是《鸿雁》,呼伦贝尔摄影学会副主席白云飞的巅峰之作。

友谊宾馆的范总范董事长,风趣幽默,豪爽豪气,曾经是呼伦贝尔大学的心理学老师,所以是儒商一位。范总大学学的是文学,语惊四座,口才了得,酒量惊人,先干五杯,歌声一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赢得全场掌声,引来大家轮流唱这首歌。

范总是我的朋友,我们在北京三人小聚,不到一个小时喝了两瓶高度国酒,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的晚餐是同学朋友的聚会,完全的私人宴请。贵客到,范总给厨师长下令:“上最珍贵的、最好最棒的...”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中俄蒙风味的大餐。

满洲里友谊宾馆与年轻城市满洲里一起成长,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客房餐饮在当地属一流,餐厅风格各异,有草原厅和西餐厅,俄罗斯姑娘的歌舞表演也构成了另一道风景线。早餐的鲜牛奶绝对的新鲜,仿佛还带着奶牛的体温和草原的芳香......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作词克明是范总的同学,作曲乌兰托嘎也是呼伦贝尔的蒙古族,范总夫人的同学,总之草原人好客,套来套去都认识,大草原,小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