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加勒比海,白色的沙滩,长长的海岸线,矗立于悬崖边的神秘古远的玛雅遗址,构成一幅大海和玛雅的美轮美奂的风景,这正是墨西哥国家对外宣传的旅游形象。那一天,我们向坎昆以南130公里,来到图卢姆这最后的、最美的、最独特的玛雅遗迹。
一边是加勒比海,一边是玛雅城堡,景色如画,画中点缀一只令我惊喜的美洲蜥蜴。

图卢姆玛雅古城下的小海滩,我看到无尽的加勒比风情。
图卢姆始建于玛雅后古典时代的早期,十三至十五世纪时达到鼎盛,并且幸运的存在到墨西哥被西班牙人征服于七十年后的十七世纪初。但最终的消亡的原因,似乎是西班牙人从旧世界带来的天花。
这一次,我没有那种恐惧感,古城在开阔的海边,完全暴露在阳光下。

当同为玛雅文化代表的奇琴伊察及玛雅潘逐渐衰落之际,图卢姆曾一跃成为贸易活跃的港口城市。鼎盛时期,活跃的商贸活动使这里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得与政治、宗教、艺术、天文学甚至星象学密切相关。现在除了断壁残垣,空空如也。

唯有那屹立于悬崖顶端的神殿遗址,居高临下回首俯瞰整个图卢姆遗迹,石柱和石墙散发出壮严肃穆的神采。

古城堡巍然屹立在悬崖之巅,俯瞰蓝色的加勒比海。
我穿着在乌斯梅尔买来的T恤,站在悬崖之上,为图卢姆曾经的辉煌而心潮澎湃,同时为图卢姆的衰败而落寞神伤。

现在的图卢姆并不寂寞,悬崖下的袖珍沙滩,风浪虽大,却依然有许多游客嬉波逐浪。

石崖后面是换衣服的僻静之地。

我如法炮制,在石头后面换上了泳装,第一次跳入蓝色的加勒比海。

白人完全暴晒在阳光下,我们则在悬崖下的阴影处。

海滩及其袖珍,只有一条上下的木板栈道。

白色的沙滩,蓝色的海,各种肤色的人。

或站、或卧、或躺、或坐,人们在玛雅遗留的文明下享受大海、阳光。

锋利的石头,灼热,我曾经踩在上面,寻找换衣服的地方,像在火焰山上。

一棵椰树出崖来,直指加勒比的天空。

换个角度看小海滩。

加勒比的精灵。

盘居悬崖的图卢姆古城占有无与伦比的天然地势,被三面石墙一面大海所包围着。东临加勒比海,其余三面筑有厚厚的石头城墙,墙身厚度平均达七米,高度为三至五米,在东南与西北两个角上筑有了望塔楼。在城镇与地区之间发生冲突与战争的年代,独具战略意义的地势加之厚厚的城墙极好地保护了图卢姆免受外寇的侵略,石头城墙也是城内集权阶级与城外劳苦百姓的分水岭。
南北长385米,东西长165米的杜伦古城有五个入口(西面一个,南北各二),东面为面临加勒比海的悬崖峭壁。城内的大部分建筑物是石头建造的神殿、宫殿及柱楼等建筑群。建筑的墙身涂满了富丽堂皇的色彩。城内耸立着有高高梯阶的小型金字塔式的神殿,神殿四周装饰有形似古怪的反映玛雅文明的雕像。
部分保存完好的雕刻与神庙内部保存得依稀可辨的壁画,是研究与了解玛雅人生活习惯的重要依据。据考古专家研究,如此的壁画在玛雅文化中通常分为上中下界线明确的三个部分。深色的底部代表了死亡世界,中间层代表当今世界,而最上部代表了天堂与雨神。





草丛中一只大蜥蜴。

史诗般的电影《玛雅启示录》最后的镜头,两个玛雅武士追逐“虎爪”到天涯,看到大海里西班牙的大帆船,三个人同时惊呆,疑惑天外来物,停止了杀戮。玛雅文明最后还是毁于西班牙人的火药和天花。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正好像当时玛雅人看到的景象。

数百年前的图卢姆是名副其实的商品贸易中心,远至中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中美洲腹心,近至包括墨西哥海湾沿线的产品,通过陆地、河流或海洋千里迢迢运输到此进行交易。 如今,昔日繁华不再,唯有多少楼台风雨中,独流残垣笑海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