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北京深秋是美丽的。不过,今年北京的秋天,大多数天气阴霾,广州来的朋友阿甘在北京十多天,没有遇到一个好天气,扁桃体发炎,嗓子一直在痛,直到他走的那天,我送他到机场,才看到秋日的阳光。我调侃:“你把坏天气带走了。”
天气好了,要抓住秋天的尾巴,留下北京晚秋的色彩。
红:香山红叶,名噪海内外。

黄:北京银杏,无处不在。钓鱼台、三里屯、地坛、大觉寺、雍和宫、潭柘寺、中轴路,太多了。大街小巷、楼区,银杏黄叶铺地,给北京一个金色的秋天。

黑:黑压压的人群。几十万人去香山看红叶,形成黑色的人流。

许多年没有去香山看红叶了,惧怕那里人多。前几日,一位老友来京开会,说周末要去香山拍照,我建议去地坛公园拍银杏,于是我周五下午先去踩点,正碰上地坛搞秋季服装节,几乎占据了整个公园,银杏大道下是服装摊,大煞风景,只好另辟蹊径。
秋日下宁静的方泽坛,寂寞的红墙。

枫树下,黄叶满地,白衣女子舞起太极剑,剑指枯叶,引一小女孩侧目。

地坛公园明清两朝的皇家气派。

晚上向老友报告,老友说还是去香山吧!我只好周六早起,七点半到了大雾的香山。
老天有眼,爬到山上,雾散日出,初见香山红叶。

不过,我的朋友有些失望,没有见到大面积的黄栌,红色的黄栌叶略显病态。他说:“远不如吉林的红叶谷。”我回答:“这可是在首都。”

红叶虽少,游客兴致不减。

松鼠也前来给游人增加乐趣。

人多路窄,无法爬到鬼见愁,只好中途折返,回来到香山入口处,这时人更多了。

这里有一棵枫树,叶子是金黄色的。

这是上午十点半,我们面对黑色的主人流,只好贴边,逆流而动。

回头望香山,天空仍有少许霾,灰瓦上人造的红叶,旌旗摇动,人们向香山蜂拥。

立冬那天下午,难得的好天气,等不及到下午三点,被北京下午暖洋洋的阳光吸引,两点钟就背起相机出发,一直拍到下午5点多。
红:一种藤蔓,秋叶红得鲜艳,没有名气,点缀北京,有时是一面红叶的墙。

黄:前几年北京栽了许多银杏树。北二环路上的银杏树变得金黄。

黑:黑灰的瓦墙,在护城河畔,墙下一伙北京布衣老人,一边晒太阳,一边打麻将。

上了过街天桥,举目望西,北二环西路车水马龙,惟有路边银杏养眼。

老北京四合院,几片红叶爬上瓦脊,秋的神韵。

雍和宫银杏大道,老外也在捕捉晚秋的色彩。

银杏叶黄色一片。

踏秋上香归来,女孩拍下银杏,莫不是在发“威”,散布“黄”色。

杏黄色穹顶那头,雍和宫香火鼎盛,香烟缭绕。

阳光下,银杏晶莹。

这就是雍和宫的银杏大道。

一棵银杏出墙来。

蓝天下,灰瓦上,一片秋黄。

北京老院子的老柿子树,红色柿子满枝头。

国子监街榆树的林荫大道,当下绿叶泛黄。

国子监一角,绿瓦红墙。

老北京灰色的胡同里走来父子俩。

灰房灰瓦,绿树红墙,纷乱的电线,依稀可辨的红柿子,老北京的日子,恍惚。

北京晚秋的文艺范儿,跃然在墙上。

五道营胡同,暖暖的秋日,悠闲的下午。

又见红叶爬墙头。

北二环东路,同样车水马龙,路边银杏点缀黄色。

过街天桥上看到的护城河边的红叶。

地坛公园西门外的银杏大道。

门里门外都是银杏黄。

地下绿草如茵,树上银杏叶金黄一片。等待一场秋风过,吹得满地落叶黄。

已经立冬,下午外拍,忘记了吃立冬饺子。《北京深秋的故事》,我没有忘记N年前看过的这部电视剧。今年是2011年,抓住北京的晚秋初冬,留下季节的色彩,记下我的北京深秋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