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筑地市场看到这把长刀,总让我想起儿时玩过的那把日本指挥刀,那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老辈人从日本军火库“抢洋落儿”抢回的战利品。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经常手执“东洋刀”砍向石头,火星四溅,振得手麻,刀刃却无损,可惜那把刀在文革期间被公安局没收了。据说留到现在,也值个三千、五千的。

由于这次在东京住在银座附近,一大早步行10多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第一大的东京筑地市场。一接近市场,看到许多蹦蹦车,突突前来,如过江之鲫,令人眼花缭乱,吓得我左闪右躲,看空档小心翼翼的过马路。

早晨,气温并不高,这位工人已经大汗淋淋,后面像白色雪山堆的东西是塑料泡沫箱,可见这个鱼市场之大。

进入市场,看到几个日本人在有条不紊的对一条大鱼下手。

一开始用短刀剖开腹部,呈现一片鲜红。

最后用这把长刀一切两半。这场面让我有点不寒而栗。

根据部位、大小不同,用不同的刀给鱼进行分解。不知为啥总让我想起点别的什么。

鲜红的鱼肉,生鱼片的原料,那纹络看起来像树的年轮。东北抗日已经过去许多年。

剩下一堆鱼头,这可是炖鱼头的好料。

思路还是回到现实吧!东京筑地鱼市场海鲜品种繁多,许多都呈红色。

红色的石斑鱼。

红色的龙虾。

红肉红汤,一股血腥味道。

“香蕉”八爪鱼。

红色的大对虾,一公斤8000日元,600多人民币。

这些红色的小虾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一方一方的金枪鱼,煞是好看。

排列整齐的鱿鱼。

一条刀鱼和两条不知名的鱼。

一盆盆的海鳝鱼。

排列整齐的鱼头。

刀法娴熟,给鱼去皮。

鱼贩用一把勺子熟练的挖出金枪鱼的里脊肉,精心收好,这一定是最好吃的部分。

已经化开了的金枪鱼直接用刀大卸八块。

冷冻的金枪鱼只能用电锯像锯木头一样锯开。

金枪鱼排列的像炮弹一样。

鱼市场纷纷乱乱、忙忙碌碌。

每个鱼行的着装都不一样。

鱼行的老板娘记账、接电话、派工,很忙活。

在市场里一个多小时,出来已经阳光普照,各个公司的嘣嘣车还在穿梭,速度很快,开车的工人也不同风格,个性十足。

早市的客人也多了起来。

站着吃海鲜面,那个投入那个香,日本人现实生活的一个剪影。

前年,回老家延吉聚会,表哥爬着我的耳朵神秘兮兮的告诉我:“我在山里套野猪时在山林里捡到一把日本指挥刀,刀把有银色花纹,刀刃雪亮,没有锈迹。”我意识到这是日本下级军官的指挥刀,眼前浮现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某一天,一关东军小队长骑着大洋马,手挥那刀:“咬死给给!”指挥日本兵冲向东北抗联,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他中弹落马,遗弃了那把刀。
我想得到那把刀,说下次我去山区他家看看。去年,我又回到延吉,问及表哥那把指挥刀,他说:“被一个搞房地产的老板拿去了,给了300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