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石头的桥墩,圆木的桥面,亭子、牌楼、吊脚楼。
中国古镇多,川西多古镇。离开恍如隔世的上里古镇,又乘中巴急奔柳江古镇。山路崎岖,蜀道艰难,汽车颠簸,我昏昏欲睡中遐想,偶尔一瞥窗外蜀地山水。不知为何,我总是把将去的古镇与电视剧《雾柳镇》联系,可能就是因为都有个“柳”字吧!终于到达柳江古镇,这时已近黄昏。阴天,有雾,蒙蒙中古镇越发神秘,仿佛这正是我心中的《雾柳镇》。
柳江不是柳江,柳是姓,江也是姓。正是柳、江二姓富商在道光年间一场大火之后,重新修建了先前叫明月镇的古镇,以此改名柳江场,直到现在的柳江古镇。柳江古镇依傍的河流当然也就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与杨村河,两河汇集,蜿蜒流淌。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绍兴十年,距今800多年。漫步河边石板长街,但见黄葛古树盘根错节,古树与古朴的木板房相互偎依,吊脚楼傍水而立,更有明清建筑,沧桑古朴,绿树掩映,红灯高挂。河上石阶,人们跳跃过河,无处不是诗情画意。见此景,我脑海中先入为主的《雾柳镇》形象开始颠覆。这里没有《雾柳镇》里的打打杀杀,确有福建南靖《云水谣》之路的柔情蜜意。俊男靓女跳着石头过河,背景水中吊脚楼衬托出暮色中的美丽。最后面的美女不就是《云水谣》中的台湾美女徐若瑄吗?王碧云急急忙忙去见她的陈秋水。
古镇从来多古树,到处是巨大的黄葛、麻柳古树,迎面撞见一株巨粗的黄桷兰,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树干粗大无比,据说已有200年的树龄,人们在树上挂上红布条祈福。
河滩上写生的学生,在暮色中归家,手提画画的工具和当天的习作,想必一天收获不小。心灵在净化,技艺在进步,没准儿其中会出现一位大师,到那时,手中的涂鸦也值二两黄金。
河边小学放学,两位少年上了自己的“校车”,等待“司机”回来。那位抿嘴而笑得小朋友超级可爱,刚才还漏出豁牙用四川话喊:“不要拍,不要拍。”那份天真,那份矫情,不得不让我举起相机,这会儿又这样配合。我祝福他们回家吃饱,快乐成长。
柳江可不像丽江,更像福建的南靖土楼的《云水谣》之路,那是因为一部电影而火的景观。那里已经开辟为云水谣之路,两三公里的石板路,百余株古榕树,两岸古屋一排排,那里是大山中的“客家”古镇。

图二:寒江独钓,明清建筑倒映水中。

图三:小说中台南的水乡情调,闽南的《云水谣》之路,现在的川西柳江。

图四:这棵大树5、6个人都搂抱不过来,已经奉为神树。

图五:树根和石头的对比。同样坚硬,一个生长,一个不变。

图六:石头、木头、树根都是木屋的根基。

图七:一只白鹭掠过静静的河面,倒影在水中,疑似两只。

图八:亦动亦静,流水与画画的学生。

图九:客栈木屋,古香古色。

图十:古镇黄昏的情调。又见美女背影,仿佛徐若瑄当模特。

图十一:红灯挂在古屋里,婆娑树影,古窗倒映河水。

图十二:情侣牵手,漫步河上木桥,有一位第三者回头顾盼。

图十三:收获。

图十四:为了美丽的景色,健步如飞过河。前面走的忙,后面追的急。

图十五:静静的河水,静静的石桩。

图十六:用功的学生不回家。

图十七:红衣少女,老师喊你回家吃饭。

图十八:暮色中,雾蒙蒙,古镇河滩一点红,才女就是这样炼成的。

图十九:古镇少年忙回家,你妈等你吃饭。

图二十:古镇两少年,等“校车”开动,回家吃饭。

图二十一:柳江古镇,怎一个“静”字了得。
柳江古镇就是柳江古镇,我喜欢她的质朴,她的静谧。黄昏中的写意,暮色中的断想,哪天,在这里也拍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柳江古镇大红大紫。到那时,多少人回来看《柳江古镇的黄昏》,我却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就像我的十年前的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两年前的福建南靖长教村,电影《云水谣》中的云水谣之路。

图二十二:柳江古镇的路标。

图二十三:我的镜头下的福建南靖的云水谣之路。

图二十四:云水谣之路江边的大榕树。
http://img.funshion.com/attachment/images/2007-02-11/200702111171169523731.jpg
图二十五:电影《云水谣》剧照。
《云水谣》电影插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