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早晨7:30驱车离开延边朝鲜自治州首府延吉,先去一个叫梨树沟的山庄,装上25斤木耳、22斤小黄磨、22斤针磨,准备一路分发给长春、北京的朋友。这样,我们悍然就是山货商,单车上路,一路闻着满车的东北山林蘑菇的芳香,一路欣赏秋天多彩的东北山林景色。
初秋,沿途的山林田野。

完成200多公里的愉快地风景之路,下午三点多就到达了吉林蛟河的红叶谷,在红叶谷门口,见到了红叶谷的介绍。秋天的童话开始……

在沟口被要求买门票,记得每人50元,每车50元。
进入红叶谷是一条几十公里的风景路线,不时的停车拍照。

这是一个多彩的秋天,已经漫山红叶。

红叶谷的尽头是爱林林场,爱林林场就在美丽的松花湖畔,松花湖用柔柔的落日迎接了我们。
傍晚,进入了插树岭,本想入住山庄农家院,看起来不太干净,放弃。后来到沟口的红叶谷宾馆,标间210元一晚。国庆节前夕,宾馆客人不多。晚餐在宾馆要了一盘针磨炒肉、一大盘蒸的面瓜、茄子、土豆、玉米。饭后与LP走出宾馆,山林寂静,满天繁星,秋夜寒意,二人世界,山庄夜话。
第二天,又来到插树岭。门票十元一张,昨天我们已经免费进入了,今天就不进了。

这条沟,原本没有插树岭这个地名,一下子冒出了两个插树岭。为什么呢?
都是电视剧惹的祸。都在电视剧《插树岭》里取过景,原来叫奋斗的山村改为叫插树岭,原来叫龙王庙的地方也改为插树岭。一切向钱看,只相距几公里的两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山村,为钱展开了争夺地名的大战。改名本身就莫名其妙,争名就更滑稽,甚至有些不可理喻。
大石头,占“名”为王。

事情自然可笑,风景自然优美。还是欣赏秋日的山林吧!这样我们才能身心愉悦。

只要有美景,我们就停车拍照。

我在路边。三年前……

进入山林,满目秋色。小鸟鸣叫,秋水潺潺。踏着松软的落叶上,无比的惬意。那天,我仿佛回到了少年,在山溪边,随手抓到了一只珍贵的林蛙,低头检到几个山核桃。我还碰到一株爬在树上的山枣树,拽着藤条摇晃,掉下几颗山枣,放到嘴里,无比甘甜。

山林里有“将军台”,在一棵树下。
其实这里曾经金戈铁马,抗联、响马出没。

抬头望天,秋意大比拼。

满是秋天童话的神秘山林。

寂静的白桦林,秋日的私语。

爬在树上的红叶。

这几个少年在干什么?他们玩的正是我童年的把戏。用撬棍撬起山溪中的巨石,石头下的蛤蟆、喇姑就会跑出来,进入台网。
那天,我把他们的全部战利品买下来,15只母林蛙,110元,由于有雪蛤油而珍贵;25只公林蛙,俗称“公狗子”,只要10元;十几只样子像小龙虾的喇姑,白送。

在沟口的一家饭店,我花10元钱酱焖了一盘我买来的林蛙,爆炒了长白山的“小龙虾”,还吃了我在山谷里买来的新鲜的针磨……
算起来,今年应该是第九届红叶节了。

谷口的景观示意图。那天,我们去的早了几天,还不是最佳的红叶观赏期。

三年过去,又是中秋月圆夜,几许感慨,几许惆怅,几许思念。
新浪微博在续《乡愁》,借此叙述我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我在村头 父亲在城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 我在城头 父母在村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条弯弯的长路 我在这头 亲人在心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片宽宽的大洋 我在这头 女儿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