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小兴安岭雾凇,几乎被“冷冻”,仙境里险些成仙。
借问仙境在那里?伊春红星林业局大平台的库尔滨河。奇特之处:奇冷,零下30多度;奇美,大自然的美,两岸及江心岛野生树木,奇形怪状,没有人工痕迹。
这是中国最冷地带的雾凇,这是隐藏在小兴安岭深处最美的雾凇。
库尔滨水库发电站下游,雾凇十里长廊。

前一天的晚上,我在吃库尔滨湖鱼时问当地的人:“这儿的树挂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树挂?”同行的从未来过东北的朋友问。
树挂就是雾凇,雾凇就是树挂。最初,东北老乡知道树挂,不知道雾凇,南方人知道雾凇,不知道树挂。雾凇,即树挂,是水汽凝华而成的冰花。雾凇形成的条件是气温在零度以下,空气中有足够的水分。树挂是表象,雾凇是内涵,树挂雾凇。
这里零下30多度,水气来自库尔滨电厂的热水。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黑石雪帽,仙雾飘飘。

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一顶雪帽戴在了江中石头上,曙光初现,寒冷无比。
身处神秘的江心岛,好像置身于广寒宫。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上枝头,银光闪烁,雾凇岛,天上的仙境。
冰面上冰花晶莹,水面上水雾缭绕,江中点缀黑石白雪,两岸野树挂银色胡须。
“傻子都会出片子!”耳边响起一位东北大哥的炸雷般的感叹。

走近雾淞岛,右面江叉的人间奇观。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实在太冷了,也没有时间,就此作别,请同行的默沫为我拍照留念。
敞开胸怀,不惧严寒。实际上已经透心的凉了,面部僵硬。

回放一下那天早晨探秘雾凇的全过程。
夜宿大平台雾凇山庄,头顶火墙身靠床,前半夜热,后半夜凉,凌晨鼾声响如雷,顶着寒星上茅房。一夜没有睡好,不知道睡炕的同行的朋友怎样?我们六点起床,六点半离开雾凇山庄。
凌晨的雾凇山庄。

寒气袭人通身凉,一弯冷月挂天空。
黎明时分,库尔滨河一片静谧。

仙雾缭绕,晨光乍现。

全副武装的两位朋友,确实好像在打劫,只不过是打劫美景而已。
天已经亮了,景色变得清晰。
一个小小江心岛,银色的树下有人支起了三脚架。

我非常喜欢江面上那一片雪蘑菇。
我沿着河岸走进雾凇,碰到树枝,冰霜抖落,掉进脖子里。回头一望,朦胧雾中,有几位劫“色”大盗。

以蓝天为背景的雾凇。
雾凇又粗又厚,说明这里水气“贼”多。
两岸树挂飘霜雪,一枝雾凇探江面。
好辛苦的美女,一手护脸,一手护相机,面部只露一条缝,保守赛过阿拉伯妇女,只因为太寒冷,胸前挂了另外一部大相机,原来美女是专业人士。

这一刻,美女举起相机,已经严丝无缝。
这位大哥很无奈,相机冻的休克了。
同行的朋友几乎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冷的地方,即使穿得厚,捂的严,也扛不了这严寒。“我几乎要冻瘫了。”一位朋友对我如是说。我知道,这里会把人冻得僵硬,有几位朋友的相机倒是先给冻瘫了。
这位喜气洋洋的东北小火,火力旺,寒冷不在话下,拉来一对南方客人,收入400元。

我有耐寒童子功,经住了这寒冷的考验,尽管鼻涕冻在脸上,羽绒服挂满了冰霜。

看这四位伊春人,人人小平头,人人一双锃亮的皮鞋。他们不怕冷。

我来到了汽车旁,在等待一位恋“色”不归同伴的时间里拍下了下面一组图片。



下面是三年前,我在东北吉林长白山对高山温泉雾凇的描述和一幅图片:
快到瀑布了,我们弃车而行。外面的温度很低,寒气袭人。在这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零上50多度的温泉冒出团团热雾,氤氲缭绕,染白了树木枝叶,染白了山石大地,也染白了那小小的木屋。满山遍野,就像绽开洁白的梅花。这是高山上的原始雾凇,有名的长白雾淞。山石树木挂满了冰的胡须,甚至路上都铺满了冰霜,行走在这白色的长廊里,仿佛进入了银装素裹的仙境。https://kzdg9g.bay.livefilestore.com/y1mFgaYuhVHu1klPTe8VLqCAyKrAzWdf13ch25FkOdAbG5RHWTSXntg07rVdjqspr40BzE-MXiYn2KlmequhOPvFO5VK8qDaZI3S1f9bcYiKVg1D0VBRB8CkYPd7c9_kTOKNki4Iv1y4Xwk1t6B8Fej3g/HPIM1904.jpg
回程路上,在红星林场的加油站停车,我看到了这冰天雪地里的广告牌。

看不完的雾凇,写不完的树挂,到此吧!
记住如下:
雾凇即树挂,树挂即雾凇;
兴安杜鹃,一叫鞑子香(与蒙古族有关),二叫金达莱(朝鲜族语);
蓝莓,小名叫都柿(我少年时采过很多),别名叫月菊(我在长白山喝过月菊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