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早晨8点,我驱车按约定准时到学院西门,m、y恰好也到门口,阔别一年,分外亲切。简单寒暄几句,上车后高高兴兴驰出城外。京承高速车少路宽,光顾说话,不小心开过了怀柔出口,好在不着急,一路欣赏秋色,过山吧、莲花池后,再翻过一座山,过一桥头左转,在沟口买了每人20元的门票,11点45分到达了西栅子村。
秋高气爽,蓝天彩山,我们兴奋,陶醉于美景之中,不到半个小时,就爬到了山梁。举目望去,雄伟的长城沿山梁向东西延伸,每座山头都有一座敌楼,脚下的长城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战火硝烟,依然基石不倒,巍然屹立。12点15分,我们在将军守关处的敌楼里小息,吃面包水果,养精蓄锐后徒步长城。每一块城砖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每一处断壁残垣都有一个故事,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感到历史的沧桑和凝重,好像在与古代的守卫边疆的将士对话。m感叹秋日的燕山风景,y疾步前行,时而拍照,时而顿足欣赏,不一会就到了天梯。
下面前两张是我在今年春天拍到的天梯的照片,第三张是今天天梯的侧影。
天梯又高又陡,随着山脊的变窄,此段长城也变得窄小仅容一人通过,两面是悬崖峭壁,无论上下都有要飞出去的感觉,有许多人在这里望而怯步。我们就见到前面一位壮汉从前面台阶下来,连连摇头。每个台阶有六、七十厘米高,而台阶的宽度却只有十几公分。我们三人鼓足勇气,在y的带领下,手脚并用、一鼓作气爬到了顶端。
秋天的红叶,春天的杏花,不同季节天梯上的敌楼。
直立的塌陷长城
又过了几个敌楼,我们来到了我在春天止步的那段长城。当时由于下雨,石头湿滑,无法攀登。
今天,我说“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去了。”我和m到这里后,y已经爬了一半儿,几乎是悬在半空中。这里的长城已经塌陷,有五六米高,立陡,要抓住凸出石头,把脚伸到石头缝中才能攀登。我问y:“不行,我们就下来,打道回府。”y回答:“m能上我就能上。”这边的m却说:“我能!”原来人是可以相互鼓舞的的。y身轻如燕,动作敏捷,率先登上。m紧随其后,他身材高大,脚板也大,只能用足尖踩到石尖。我在最后面,由于身体重,手必须用力抓牢。登上了横断面后,我们好像没有了退路,只好向鹰飞倒仰进发。
到了鹰飞倒仰,不仅倒吸口凉气。塌陷的长城是凹进去的,已经没有路了,在台阶望下去,深不见底。y坐在台阶上几乎绝望。后来她告诉我在这短短的几十秒,她想了很多,想到了求救直升飞机营救,想到了不归路。可能是被我讲的那位山西女孩的故事给吓的。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经对面敌楼老赵的指点,我们翻出长城,走了山路,山路也很陡峭,有一段悬崖路,好像是“山羊小道”,我们只有抓住小树,踩着山崖,侧身前行。沿着天津山野俱乐部在树上系的红布条,我们与老赵他们会合了。其实我们素不相识,我只不过听路过的人说前面有个老赵,可以提供帮助而已。所以我就大声呼唤老赵,果然在山那边给我指了路。
08年4月5日鹰飞倒仰
08年10月16日鹰飞倒仰处鹰嘴
北京结古松树
老赵告诉了我们下山的路。我们越过了鹰飞倒仰,可以下山了。不过老赵指着前面高出的北京结,鼓励我们攀向那里。m、y也坚持,于是于下午3点10分开始向北京结冲击。其实我们又累又渴,没有了力气,没有了食物和水,凭毅力,25分钟后,拥抱了北京结上的那棵松树。
万里长城在这里分叉,一条为内长城,去了北京北,向西南方向到河北的紫荆关和山西的娘子关,一条为外长城,向西北方向到张家口、雁门关、嘉峪关。我在夕阳下望着前面更远更高处的九眼楼,心下约定我会再来。下午3点50分开始下山,筋疲力尽,腰酸腿痛。4点50分,终于挨到了赵氏山居,这里已经有一群年轻人和几位湖北来的摄影爱好者。我们有了到家的感觉,不但吃了我们订的整鸡和鸡汤,吃了摊柴鸡蛋、炒倭瓜片、贴玉米面饼子,还每人喝了好几碗大铁锅熬出的南瓜小玉米碴子粥。如此美味,结账时90元。不冷也不饿了,我们在掌灯时分(5点40分)离开西栅子村,我把车里程表调到零公里,晚上8点到北京的学院西门,行程90公里。12小时的旅程,惊险刺激,难以忘记。回到家,腿拿不了弯,下不了车了。
秋日的长城天高气爽,漫山红叶,层林尽染
春天的长城在云雾中,由梨花、杏花点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