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风少年案例:小学四年级学生厌学恐惧上学,我该怎么办?
(2011-12-06 18:02:44)
标签:
小学四年级厌学恐惧反应父母感情不和孩子逃学校园 |
分类: 案例报告 |
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出去学过什么,在园里学的珠心算和简单的英文
我的工作是做一休一的,上学照顾不了他,我妈的身体也不好,所以我直接就找了一家可以住宿的学校。从小到大他没离开过我,去住校非常不习惯,开学第一天就打电话给我说吃饭骨头卡住喉咙了,害得我们带着他到处跑,去了几家医院检查,也没看到骨头。反正住校了三年他一直都不能适应,时不时的打电话给我说不舒服。一直到今年上四年级了,可以自己回家了,所以就没住校了。
住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是中等,平时都是一放学先做功课,五点吃饭,吃好饭再做功课和复习,功课一般都是自己完成,值班老师只是做看护。我平时对他的功课帮助不是太大,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听一个老师说过最好还是让他自己去解决困难,因为越上越高,年级再高我肯定也帮不了他了,到最后还是要靠他自己。以前每个星期我嫂子的弟弟是在读博士会来给他补三个小时的课(后来感觉对他的帮助不明显,也没继续了)。所以我平时只是督促和监督他完成功课。
四年级开始没有住校了,放学都是自己回家,先到外婆家吃过饭,我休息在家就和我一起回家,我上班就自己回家,做好功课,再复习一下,就睡觉了。功课我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以督促和监督为主。但是这学期成绩退步的厉害,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一年级的时候去学过思维训练,非常吃力,我也就不让他上了。语文成绩也很一般,以前每个双休去上写作班,但是那个班是两个年级一起上的,而且我也看他每次的功课,感觉不是很有效果,今年开始也没去学了。相对来说英文成绩好一点,他感觉学起来也很轻松,说每次上好课就都背出来了,所以在英文方面用的时间最少。现在英文请的家教,在学新概念。
他们数学老师也找我说是不是再去给他请个家教,我也很迷惘,不知道找一个家教是不是合适他,所以想请他们老师帮忙,直接找数学老师做家教(这个问题今天想去和老师谈谈)。
他爸爸人不错,在经济上一直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只是我们性格不太合,对儿子也非常好。我也曾经想到过离婚,但是怕儿子受委屈,儿子也一直给我说,希望我和他爸爸不要离婚,说最怕离婚的时候人家问他要爸爸还是妈妈,他会很为难的。我也给他保证我们这个家不会散。
不知道这次我把情况说明了没有,我承认我这个妈妈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所以麻烦您告诉我,现在我怎么做才好,谢谢了!
这是一个很操劳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很焦急,但没有办法。她没有多少文化,通过发邮件的方式,争取免费咨询,帮助自己的孩子,请求一下帮助,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想应该尽点力吧。
一个不幸的婚姻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特别是母亲顶着巨大的压力远嫁外地,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迫不得已而又回到上海,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痛苦与无奈,这些发生在大人身上也就罢了,但一定会影响到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回到上海,母亲的感受比较痛苦,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头绪,只是简单的做着作业,督促。
孩子成长环境的改变,家庭父母的情感变故,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可能是无形的,也可能是滞后的,不会在当时表现出来,也不会让成人感觉得到,但这事的确发生了,而且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婚姻不幸的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当事者,而是孩子。
孩子的不适应,应该从很早就会表现出来,但由于家庭的母亲疏忽,没有及早发现,理加上母亲在家中的忍耐与境遇,让敏感的孩子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面对或者解决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的沉默,更加的痛苦,慢慢在学习上表现出来,就是厌学,就是恐惧,就是逃避,就是退缩,就是撒谎等等。
孩子的问题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是很严重了,年纪不大,就出现这样大的适应问题,就出现这样严重的躯体症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希望能够得以家长的重视,尽快通过心理学的一些方法解决一下,或者通过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解决一下自己的问题。
本人就此向这位母亲提出以下建议:
一、放弃继续施加压力的做法,减少孩子学业上的压力,让孩子有一个放松与喘息的机会,孩子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能承受学校的学习压力,加上性格上的原因,慢慢出现身体的症状。
二、学会与孩子交流,学会教孩子放松,让孩子变得快乐开心一些,积极主动一些。孩子一直没有一个内心痛苦宣泄的通道与途径,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理的情绪处理技术,让孩子自己学会快乐,学会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与控制。
三、母亲要有意识的与孩子交流,首先让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通畅,没有阻碍,然后,让孩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学会与同学做朋友,做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开心。
四、母亲既要做母亲,也要承担父亲的角色,鼓励孩子,给他说一下父亲的榜样,让孩子心目中有一个父亲的形象,下面而积极。同时,母亲也要通过努力,经常与父亲联系,动员父亲与孩子经常见面,至少在电话中定期交流,要让父子的情感不会因为距离拉大。
五、如果可以,尽快带着孩子去做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尽可能得到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指导,理清思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
最后祝这位母亲开心快乐,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