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例网络成瘾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2010-06-07 14:33:29)
标签:

转载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一例网络成瘾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姓    名:   李迎棉                          

身份证号:    20192219600*******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辽宁省阜新市                    

所在单位:    雨蔓心理咨询中心               

 

 

 

 

 

 

 

一例网络成瘾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李迎棉

雨蔓心理咨询室中心

摘要:  求助者王某是一名公务员,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网络彩票成瘾引发的,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近三个多月情绪低落、焦躁、失眠,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其个性特征、文化程度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疗法和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八次咨询,求助者完全摆脱网络彩票;求助者的情绪不稳、焦躁;行为中不爱交往,自制力较差、失眠等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说明认知疗法与阳性强化疗法对网络彩票成瘾所致严重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是有效的。

关键词: 认知疗法;网络成瘾;严重心理问题。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44岁,大学,汉族,已婚,是某机关公务员,身高181cm左右,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妻子经营服装生意,女儿高三学生,家庭富裕。王某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严格;有个哥哥,哥俩先后从大学毕业又都分配到政府机关做公务员,王某性格内向要强,父母宠爱;一年前因为哥哥在机关被聘科长而自己在竞聘中落选,对此,王某深感压抑,内心不服气。王某偶然玩网络彩票中彩,失落的心理又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沉陷与网络彩票后,工作时常出错,领导几次批评。出现倦怠、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求助者脱离网络后出现强烈的上网冲动和渴望,表现出情绪波动、焦虑等精神症状和上述的躯体症状。

  心理测试结果:SCL—90、SDS、SAS。SCL—90:选择1-5级的五级评分,总分195,抑郁3.5,焦虑3.3,躯体症2.9,人际关系2.7,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SDS:65(标准分)。SAS:60(标准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玩网络彩票的情况持续达一年以上,近三个多月情绪低落,焦躁,失眠。
  个人陈述:一年前,机关竟聘科长失败带给我很大的挫败感,我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比哥哥好,我们哥俩同时参加竟聘,我比哥哥有优势,为什么落选的是我?内心压抑、不服气。偶然玩网络彩票中彩带给我成就感,我不断地把妻子上货的款投入到网络彩票中,妻子规劝,我就砸碎服装店面的玻璃,女儿规劝爸爸几句,遭到我的责骂,过后我又会很后悔、自责,用拳头砸墙,可是一玩网络彩票就什么都忘记了。最近三个多月,晚上常常睡不着,烦躁极了;期望咨询师帮助我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还观察到,王某衣着整洁,很消瘦,个人精神状态倦怠,痛苦,烦躁,无奈。
  妻子反映:王某最近工作不太积极也不参加朋友相邀的聚会了,因为过分沉湎于网络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每日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有5天,并已持续一年以上,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最近三个多月,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失去了理性,于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四、评估与诊断

(一)综合观察、谈话搜集的资料作出如下分析 

1、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可靠。王某语言、思维清楚,智力水平偏高,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

2、目前求助者的精神状态:感知觉:敏感;情绪、情感表现: 有中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求助者头脑总是浮现与网络彩票的事,然后又因自责而产生焦虑。情绪较低、烦躁;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较差、工作劲头不足;人格完整、相对稳定。

3、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所有症状的表层都是与网络彩票成瘾引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关。其背后的实质是:由偶然网络彩票中彩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与成就感。
4、求助者问题的性质: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感到痛苦压抑,能主动寻求帮助;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该求助者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5、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不明显。

心理因素: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爱冒险等;同事玩网络彩票等不良的客观环境使王某网络成瘾获得的一种易感性; 求助者自幼得到师长家人的宠爱;由于工作中竟聘受挫,对网络彩票产生错误的认知和依赖。

  社会因素: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机关竟聘科长,哥哥竟聘成功与自己竟聘失败的挫败感。与家人和同事交流少(单位没有亲密朋友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王某的网络彩票成瘾所引发的生理、心理、社会等不良情绪和行为偏差。

(二)诊断: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综合症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三)诊断依据                                
 1、王某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除外王某有重性精神病,属于心理正常中的心理不健康。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3、从严重程度标准看,王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网络彩票成瘾引发的,并且相关联的刺激(包括与妻女沟通中引发不良情绪等)也引起此类痛苦,会暂时失去理智(妻子规劝,我就砸碎服装店面的玻璃,女儿规劝爸爸几句,遭到我的责骂)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

4、从病程标准看,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有三个多月;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自己摆脱不了网络彩票产生自责,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

5、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每当因特网线路被中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大于5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大于5天,并已持续一年以上,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

6、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结合美国心理学会评估网瘾的鉴别标准的测验结果,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无兴趣减退,无经常或持续地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地恐惧,无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不安等典型症状;可以排除网络成瘾症伴抑郁性神经症(抑郁型)、网络成瘾症伴焦虑性神经症(焦虑型)。

3、由于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情绪反应强烈;有短暂的失去理性,内容充分泛化;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一)、近期目标

1、弱化“网络彩票成瘾”, 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性网络彩票成瘾症的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此症状和行为的消失。

2、、缓解情绪,改善睡眠;改变不合理认知。

3、用SCL—90评估王某的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人际关系等的改善程度;用SDS、SAS评估王某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程度,使抑郁、焦虑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二)、远期目标                             

  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协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摆脱对网络彩票的依赖;增强求助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认知疗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会谈话,使求助者认识自身的问题是因为错误的歪曲认知造成的;通过改变求助者对网络彩票的认知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中对自动性思维的错误观念进行验证1

  原理: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2、阳性强化法:家人对其达到要求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采用奖励;家人采用周末家庭活动奖励。后续强化物为妻子的旅游计划。原理:“行为主义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要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2。”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略。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略。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每周一次咨询,每次50分钟(首次和最后一次时间为90分钟),共8次

咨询收费:每次60元;心理测验收费: SCL—90每次50元;SDS、SAS每次20元.

七、咨询和帮助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叁次咨询)
  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了解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07年6月9日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的意愿。4、找出王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2、与本人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使王某得到充分的渲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3、指导他作相关的心理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给王某本人;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让他了解问题行为的成因。
第二次咨询与第三次咨询
时间:2007年6月16日与6月23日
目的:1、巩固咨询关系。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4、确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法、认知疗法。           
过程:1、加深咨询关系。2、向王某家人以及王某本人介绍认知疗法。3、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症状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网络彩票成瘾的过程,协助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4、这次咨询把重点放在了认知观的重新建立上;5、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干预的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

(二)咨询帮助阶段(两次咨询)

第四次咨询与第五次咨询
时间:2007年6月30日与7月7日
目的:与王某本人签订行为契约;明确各方的权力、义务;咨询对王某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方法:会谈法、认知疗法
过程: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以改变、消除网络彩票成瘾所致的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2、与王某家人以及王某本人共同商定行为契约,明确各方权责后签字。3、布置家庭作业: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行为契约内容:王某的告别网络彩票的计划;第一步:目标选择。为了我的健康和工作我必须告别网络彩票。我的目标是11周内完全摆脱网络彩票。第二步:对目标行为的监控。

(1)目标过程的选择
  周一到周五:我每天6:30起床,21:30上床睡觉;中午回家与女儿一起吃饭,下午下班17:30前回到家(17:00下班),吃完晚饭负责洗碗、收拾厨房,与女儿交流学习情况。
  周六:上午帮助妻子照顾生意,下午打乒乓球2-3小时;起床、就寝时间不变,家务照常。
  周日:起床、就寝时间不变,家务照常;准许用电脑2-2:30小时,第一周每天可以上网1小时,地点在家里。
  第二周每天可以上网半小时,地点在家里。
(2)基线水平评定:目前平均每天网络彩票时间5小时以上,上班也玩网络彩票、女儿学业从来不过问,从来不做家务。
(3)对过程和目标有关的行为进行记录:我每天写完成目标的感想并且由妻子和女儿签名证实记录的真实性。女儿提醒、记录我做家务情况。

  第三步:改变环境事件。在饭厅的冰箱上贴留言条提醒自己做家务;把房间的电脑搬到女儿的书房。
  第四步:获得有效结果。求助者按计划执行,女儿给予鼓励 /周,妻子承诺周日休息开车带全家出去游玩。
  前两周,我放弃一天的网络彩票权力,女儿有“神秘3”礼物送给我。如果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一向节俭的妻子奖励全家去新、马、泰旅游的基金。

  第五步:结果巩固。
(1)如果每周我按要求执行,仍然无节制地玩网络彩票,我要同咨询老师重新讨论这一计划并做必要的修改;我的家人也会及时对我的有关行为进行反馈。
(2)我会记录每个月的生活感受与咨询老师一起分享。
  行为契约:我,王某。同意实施上述的计划。我也同意计划的附加条件,如果行动计划失败,不再索取旅游基金.
签字                         日期               
  王某的妻子,同意遵守上述计划有关我们的各项活动,做到及时奖励,并同意在王某完成计划时为其提供旅游费用奖励,并且在他计划失败时收回其奖励。
签字                         日期               
(三)巩固阶段(叁次咨询)
  实施上述系统辅导一个月后,心理咨询师分别与王某的同事和妻子、女儿以及王某本人进行谈话或电话了解情况。
  王某同事反映王某在机关的有变化,工作效率有所提高,领导对其工作也比较满意。

  王某妻子、女儿反映,除了早上有时需要叫起床外,其他都做的很好,只要他做到了,女儿会及时给予父亲一个“神秘”礼物,而且在亲戚朋友面前公开说:“爸爸的沟通交流使我的学习成绩提升这么快!”每周日的家庭活动都很开心,觉得妻子跟自己有话说了。第一周周一、二、六、日做到放弃权力共计4次,第二周周一、二、五、六、日做到放弃权力共计5次。
第六次咨询与第七次咨询
时间:2007年8月4日与8月11日

目的:1、及时了解求助者实施行为契约初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指导求助者或调整行为契约;2、使求助者能更自由的接纳自我的经验,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3、反馈咨询作业并分析:是他核心的错误观念导致了他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帮助求助者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工作和生活。

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认知疗法。

过程:1、求助者与咨询师分享实施行为契约后求助者的感受;2、讨论每周心得中反映出求助者内心的变化。王某自己在心得中写道“刚开始一吃完晚饭就很难受,就想去看网络彩票,看看冰箱上女儿贴上:“我爱爸爸!”的纸条,我会很愉快地做着家务。”“用网络帮助女儿查找学习资源等,原来电脑除了网络彩票还有如此多的奥秘”。3、帮助求助者悦纳自我的变化,要求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继续写心得。
第八次咨询
时间:2007年9月22日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DS、SAS、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

他的认知过程与行为的改变对自己和家人是怎样的影响。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

1、王某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可以控制自己不玩网络彩票,睡眠状

况得到改善,心境平和,不在烦闷,愿意与家人和同事沟通了”。

2、妻子说:“在家里主动承担家务,周末主动到服装店帮助我;睡眠恢复正常,情绪稳定,心情好转了;用网络资源帮助女儿学习。”

3、同事说:“不玩网络彩票了,恢复以往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王某本人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玩网络彩票失控现象、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控制,睡眠状态良好。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三)、心理测验评估
  施测SCL-90、SAS、SDS;

1、SCL-90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2、其咨询效果用总分的减分率评估:因为≥25%为有效,咨询前总分195,咨询后总分125,减分率为36%,可以说是有效咨询。

3、SAS标准分35分,SDS标准分45分,标准分数恢复正常。

  综合评估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九、体会和思考
    通过对王某网络成瘾问题的多种方法的矫正,整合了单位、家庭的力量,效果很好。虽然一开始更多的依靠妻子和女儿、同事的监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行为模式渐渐内化为个体自主的行为。
王某网络彩票成瘾所致严重心理问题干预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1、王某接触网络彩票时间仅为1年多,出现不良情绪反映三个多月,有强烈的求助欲望,而且原来的工作效率就不错。2、王某的妻女监督、支持更到位,由此可见,对网络成瘾的干预咨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评估成瘾的程度,成瘾很严重的要考虑转介到戒瘾中心。2、了解成瘾原因——分析其成功感和挫折感产生的原因。3、求助者及家属的态度尤为重要,没有家属的配合戒瘾很难成功。4、弱化“成瘾”一词,减轻求助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强调上网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不能有节制地合理利用,就需要采取强制的措施。


注释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P112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P94

(3)“神秘”礼物:当王某出现适当行为时女儿用联考成绩单或特制乒乓球拍和乒乓球胶皮上签着:爸爸加油、我爱爸爸等礼物及时给予强化;王某事前不知道女儿的礼物是什么,内外强化同时使用,神秘在:对王某有足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金百利.扬 、《网虫综合症- 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考试用论文,修改中,免转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