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炎风心理-谭广涛
炎风心理-谭广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1
  • 关注人气: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风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大四学生的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手记

(2009-01-05 11:26:05)
标签:

社交恐惧症

如何克服

如何运用森田

森田疗法治疗

分类: 案例报告

    个案情况:王某   在校大三学生   就读上海某高校  25岁 2008年10月份开始接受咨询

    就诊记录:高二休学三年,并到精神病院住院15天,后因被告知不能治愈,主动离开。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强迫症与社恐症,服药两种,后自感无效主动停药。反复到中心就诊,没有进展,某一咨询中心做咨询半年,无效。

个案发展简史:

出生--上小学前:主要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受到溺爱,生活玩耍都很开心,关系很好,自述爷爷奶奶对其讲话都很平和轻柔,与人接触交流无障碍。与小朋友一起玩的很开心。

小学阶段:小学时与父母住一起,为了方便上学。自述从小害怕母亲,因其严厉高标准不笑不表扬,其父较为宽松。患者自述父母对自己高标准,一有错就批评,一反抗就打。曾努力争取父母的肯定与表扬,把事情做的很好,比如考试第三,而父母会说为什么不考第一,从不表扬,怕他骄傲。由于其父工作经常变动,故在受教育时小学换了三次,第三次也就是回到刚开始上学的学校时,是四年级,第一次受挫,上学第一天就被老师批评,后来又与一同学打架。因为学校同学老师都不熟悉,又被老师批评,对老师产生了害怕感觉。

初中阶段:情况继续恶化,但学习成绩很优秀,通过引导,自述心中的焦虑不快会全部压抑下来,想通过淡忘忘记,让自己忘记就好了。没有其它的任何渲泄渠道,一是不想与别人讲,二是与别讲了也没有用,即使是最爱的爷爷,也从来不讲,自认为只要把内心的冲突经过压抑淡忘就可以了。

与同学关系不太好,与老师也不好。

高中阶段:高一还可以,成绩不错,学习压力不大,高二起压力变大,高二下半年爆发,经表哥劝说休学,后到精神病院住15天后主动离开,在家休学二年。后来觉得不读书不行,就回到学校,症状未减轻,但个人认为上大学是大事,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没有时间考虑症状,后来经过复读考上大学,学习时生理症状明显,严重时有头晕头昏出汗,有气无力感。

大学阶段:症状严重,自述深受其苦,周围无人理解,并力劝不要看什么心理医生。也试着与人交往,但内心极度痛苦。通过上网看书到心理咨询机构等学习并了解了认知,行为,精神分析,森田等。

初诊状态:认知良好,对自我评价,偏负面,易放大自身不足。思维清晰,学业上也很优秀,拿奖学金。有一定的渲泄欲,讲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自己症状的原因,对父母充满愤恨。敏感自卑,但对学业自信。交流中躯体四肢一直处于紧张中,双手并于一起,不停的揉,双腿并在一起。

初步诊断:焦虑为主的社恐症,排除强迫症。原因是由于父母的不良的教育方式及创伤性事件导致内心焦虑害怕,后泛化发展成社恐,其它的强迫性的行为与想法非主要的症状,故排除强迫症。

结束语告知:一定能治好,但主要动力来自于其本人,给予鼓励,其本人也非常渴望走出症状。二与其协商并布置作业,买一个本子写日记,作自我的暗示强化,并在首页写三句话,一是一定要完成自已的学业拿到毕业证书,无论发生什么事。二是相信一定能走出困境。三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患者自述:有信心走出来,信心来自于咨询师,因为咨询师能从焦虑与抑郁中走出来,所以他也能。

约定咨询:一周二次,一次面询,另一次在合适时电话咨询。

 

 

        第一个月的咨询总结

 

多次咨询做下来,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1本人所有的内在不良情绪一直以来未得以正常渲泄,而是压抑下来。2父母对其的态度情感教育模式固化,并建立了行为--情绪固化的反应模式,也就是人--情绪恶化模式。到后来泛化扩大化。3两者结合,不开心的情境与不良的应对方式采取的不正确的情绪化解方式。

咨询过程:告知神经症的反复性,治疗的艰难性,让其做好长期的准备,并对反复有心理准备.

     建立合理的多样化的情绪渲泄通道,让其回去自行摸索。

     接纳自己,好的与不好的,都是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

     阳性强化法,立足自身的优点长处,增强自信,稳定下次好每一步。

      寻找害怕的原因,要追根到底。

     森田疗法,与痛苦相处,接受痛苦,并做应做的事。

     教会其一些放松的方法,音乐,呼吸,静坐,运动等。

        

效果:阻抗很大,其本人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并不少,也偿试了很多种方法,对咨询师所讲一直不太信任。有很强的讲话的欲望,问其原因,一是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焦虑与害怕。二是在说话时能有所放松,所讲的主要还是对父母的怨恨,对自己的不满,没有信心,等,如果你不打断他的话,他会没有目的的一直说下去,那怕一小时或两个小时。有很强的求治欲望,但注意力无法从对痛苦的关注中转移出来。做不到真正的接纳,只关注于痛苦.

自述与咨询师交流时,有开心与放松感觉。有一种信任与安全感。

咨询方式:以认知人本与精神分析中的自我认知为主,未采用行为治疗。原因,患者内耗相当严重,生理症状表现很明显,自述有崩溃的危险。不能采用满灌疗法,也不到做系统脱敏的时机。因为刚开始阶段,故只是建立咨询关系,以了解为主。

 

 

       第二个月咨询总结

与其父母沟通,没有进展。对儿子的现状没有话说,很是无奈,也很想帮助。但对儿子的性格,认为这是他从小就这样,自感自已没有任何的不妥。对咨询师的帮助很感激,也很关注能不能好。沟通二次,没有再深入,所以排除了家庭咨询,以及通过咨询促进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化解双方的怨恨。父母在后来与儿子的沟通中,对于儿子的指责一直很是生气,经常电话中闹的很不愉快。

咨询方法:意象对话,让其与父母建立一种安全的关系,并在想像中,与自己能接受的想像中的父母进行一些交流,让他的压抑的不良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渲泄,让他感觉到在父母面前的一种安全感。并充分体验这种感觉。

认知疗法,继续的与其进行病因的讨论与认识,在治疗之前,先要对自己总是的病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并接受.并通过一些辩论,纠正不合理的想法与认知.

森田疗法,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痛苦.

自我领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正向自我的能量是多少,了解消极自我的痛苦能量是多少.

咨询效果:有一点,在与父母沟通时,能体会的父母的不容易,也能与父母平心静气的谈话.但在症状上,没有进展.本人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中,是一种自动的反应.

 

 

       第三个月咨询总结

患者本人的症状一直处于痛苦之中,不能走出来.没有进展,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没有希望,有自杀念头,多次流露出消极遁世的想法.

在二个多月的咨询中,对其有了很深的认识,而且也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相互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信任,所以在咨询中,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到核心的问题中,与其进行对质.

咨询中发现个案的一些情况,一直在症状中不能走出来,一直在意自己的痛苦感觉,一直反复的诉说自已倒霉,一直诉说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一直说要是能改变自已的性格就好了,一直在说症状给自己的身体造成衰老,自已是一个小老头,一直说别的同学这样那样,自己不能正常学习,本来还想考研的,现在只想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不想与人接触。等等。

咨询方法:对自我的领悟为主,对内在自我充分的认识,对自我的接受,认可。森田疗法,相互之间的讨论,学习森田疗法,解释何为接纳,何为自然,让其在内心能接受的情况下带着症状去生活与学习。自我强化与暗示,对自己的良好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并在成功的情境中多去体验,并多建立一些自信与良好的情绪。

结全患者本人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几点:一是患者一直有一种追根到底的执著劲,一直处于痛苦不能出来,倾向于将问题复杂化,故提出一个思维观点,就是复杂总是简单化。二是由于其一直处于对人产生恐惧的自动化反应中,在这一个过程中,加进一道程序,得用自我的主动性,采取主动的自我引导策略,在恐惧反应之前,对自己想要的结果做一个选择,是要恐惧还是快乐,如果是快乐,就要让自己选择快乐的处事方式。

效果,当时有效,时后无进步。阻抗不大,能进行很良好的沟通,但沉着于症状中。

 

 

              情况总结

个案的情况较重,病史较长,有一定的人格基础,有强烈求治欲望。

目前情况,正要准备毕业考试,压力大,就业不看好,内心痛苦。

咨询思路:目前以认知森田为主,让其正常学习,以心理支持为主,对其鼓励与肯定。

  

以后的咨询计划:由于毕业与春节,患者回家,建议其在放松的环境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重新建构自已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机会,是比较关键的点。心理咨询与治疗以森田为主。结合药物治疗,时间为一年左右。

 预后不良,计划用两年时间作咨询,建立长期的稳定安全的咨询关系,全方位的进行干预。

 

三年后2011年三月份个案跟踪情况:过去三年后,对个案情况进行了一个跟踪。由于患者春节回家,咨询中断,电话联系也不多,只是偶尔联系一下,向老师汇报一下近况。这三年的实际情况如下。

2009年上半年,患者在家呆了半年,没有出去工作,没有继续做心理咨询,偶尔上一下网,找一些同类的患者,做一下交流,一般都是在找社交恐惧症的康复案例,找来找去,一直没有找到真正康复的,所以,患者有点固执的认为,这个恐惧症是很难被彻底治愈的,对自己的康复之路不抱希望。

2009年下半年,患者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临时搬运工的工作,在苏州的一个火车站,每天上班时间为晚上,不用与人打交道,只要与一个搭档一起搬运到站的邮件就可以。刚开始的一个月,患者非常的痛苦,虽然只需要面对一个搭档,但还是非常的紧张难过,焦虑恐惧反应很厉害。自己内心的压力很大。虽然勉力支持做下去,患者的主观感受就是生不如死,在极度痛苦时,就开始抱怨怨恨父母,对自己的不良的教育导致自己的严重心理问题。二个月没有做完,就直接辞职回家了。又回家休养了接近半年。

2010年,患者在家时,虽然很舒服,不用面对各种恐惧的症状,但从内心中,同时也作为一个大学生,一直呆在家中,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不得已情况下,又在家乡附近找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患者也是带着症状支撑着工作,由于联系不多,偶尔的一次交流,患者也只是说,最近情况还算稳定。咨询师也知道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有一个质的飞跃,给予理解并支持其继续的努力。

2011年,患者的工作渡过一个漫长的适应期,已经基本适应工作,内心的痛苦程序有一定的缓解,这时的患者也慢慢明白森田疗法中的带着症状去生活的真正的意义,刚开始时是被动的带着症状,到后来的主动的带着症状,这是一种内心主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是内心力量不断强大的过程,虽然道路还是很漫长,但患者至少在目前还是能够坚持着去生活,生活幸福指数还是不高,但至少能基本生活,社会适应功能基本正常,也算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吧。

通过个案三年一个阶段的跟踪,发现个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恐惧症患者。刚开始时,患者不想服药,因为服药一个月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做咨询,也一直在表达咨询没有用,对任何短期内无效的药物与咨询持排斥态度,但在内心中非常渴望有一个支持有一个依靠,让自己的痛苦暂时有一个依靠,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抗拒排斥与渴望依赖的矛盾中,摇摆不定。痛苦来了时,就想找一个依靠,痛苦走了,心里感觉好一点了,又开始抱怨,一直不能面对症状,也做不到森田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接受症状接受痛苦的过程中,由于痛苦过于严重不能坚持,到后来自己由于生活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得不适应现实,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过程,通过三年的不断的失败再努力,不断的调整的过程,慢慢能够主动去适应生活,虽然内心依然痛苦,但至少能够走出家庭,带着痛苦去主动适应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患者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一步步的走下去,不要放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