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迪林杰 魅力大盗OR全民公敌

(2009-08-13 15:17:10)
标签:

fbi

匪帮

全民公敌

迪林杰

印第安纳州

娱乐

迪林杰 <wbr>魅力大盗OR全民公敌

   他是当下热映大片《全名公敌》主人公的原型,他三次越狱,四次抢银行,十次杀人,无数次羞辱FBI,以至FBI不得不把他列为“一号公敌”,以重金悬赏他的人头。但这令他更加出名,在美国人民对政府失望、对银行家绝望的上世纪30年代,这个横空出世的罪犯,用他的魅力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他就是约翰·迪林杰。

文|凯恩·博斯特尔

个夏天席卷全球票房的好莱坞大片《全民公敌》主人公的原型——约翰·迪林杰是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传奇大盗,他一生犯罪无数,FBI却对他束手无策,还被他羞辱、被他耍得团团转。在那个缺少英雄的年代,他以个人的魅力和传奇的经历使自己成为民众心中最崇拜和敬仰的“真英雄”,就连在片中扮演他的“海盗船长”强尼·戴普也被他的魅力迷倒,戴普在影片首映礼上表示:“我被迪林杰迷住了,不是因为他是大盗,而是他暴力反抗体制时始终面带微笑,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光芒四射。”

在狱中加入匪帮

1903年,迪林杰出生于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市一个杂货商家庭。他中学只读了一个学期便退学了,后来参加过海军。他21岁时的初次作案其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他和同谋——当地棒球队的裁判去抢劫印第安纳州穆尔斯维尔市的一家杂货铺,但是在作案时却惊慌失措,打了杂货商一通,结果一分钱没拿就跑了。迪林杰几乎立即就被捕了,他接受了检查官宽大处理的许诺,承认了犯罪。最终他被判刑20年,实际上,他只服了9年的刑。他利用此后9年的囚徒生涯精研抢劫技巧,以致在1933年获释后还不到一年,就搏得了联邦调查局赠与的“头号公敌”称号。

迪林杰还在狱中结交了两个职业银行抢劫犯哈里·皮尔庞特和霍默·范米特,当这两个抢劫犯被转移去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市的州监狱时,迪林杰成功地争取到了和他们一起转移,并在那里遇见了他们匪帮另外两个未来的成员——约翰·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马克利。这五个人决定出狱后结伙,并由经验最丰富而且最机灵的皮尔庞特当首领。当然,他们必须首先出狱。迪林杰的表现突然好了起来,这给假释委员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们在1933522日提前释放了他。随后,他抢了两家银行,用抢来的钱买了手枪,并且把枪从监狱的墙上扔给了他的同伙。然而皮尔庞特还没有拿到这些武器,其他犯人就把它们交给监狱长了。而另一批手枪藏在预定送给监狱衬衣厂的一个线桶中。这一回,计划成功了!

1933926,皮尔庞特匪帮逃走了。但此时,迪林杰却被送回了监狱。1012日,皮尔庞特匪帮冲进了俄亥俄州莱马市监狱,打死了行政司法长官,救出了迪林杰。从那以后,他们开始大肆抢劫银行。约

翰·迪林杰的传奇真正开始了。

FBI耍得团团转的“头号公敌”

虽然在这个匪帮里,哈里·皮尔庞特是无可争议的首领,但迪林杰却更加引起公众的注意:他头戴一顶时髦的白色平顶草帽,与出纳员与顾客谈笑风生,即使附近有一道敞开的门,他也还是像运动员一样一

跃跳过出纳员身边的隔栏,这已成为他个人的象征。迪林杰匪帮叱咤风云,整个中西部都成了他们的狩猎场。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威斯康星州、南达科他州和特拉华州的银行全部被他们抢了个遍。警察追得越紧,他们抢得越欢。有一次枪支不够了,他们就在半路上抢了一个警察局。

在印第安纳州作案时,迪林杰又一次被警方逮捕入狱。新闻界和地方政界人物把押解迪林杰到印第安纳州的克朗波因特市监狱变成了一次狂欢活动,但他令人难以置信地用一把木制假枪挟持了看守,成功逃走。迪林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抢到了5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800万美元)。想到他每次抢劫到手的只有几千美元,这个数字是很了不起的。这时候,FBI已经参与了追捕,有两次差点逮到迪林杰,但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溜掉了。19344月底,有人向FBI告密,说迪林杰等一帮匪徒藏在威斯康星州北部小波西米亚的一个旅游胜地。FBI芝加哥办事处主任帕维斯紧急制定了一项作战计划,带领大批特工去了小波西米亚。局长埃德加·胡佛还做好了向新闻界发布好消息的准备。然而这起精心策划的捕获行动以一名特工被打死,一名负伤,迪林杰及其匪帮全部逃之夭夭而告终。记者们没能从局长胡佛那儿听到好的消息,FBI因此大大蒙羞。

为了树立FBI战无不胜的公众形象,就必须尽早把迪林杰捉拿归案。于是,约翰·迪林杰被列为“一号公敌”,FBI向全国发了通缉令。助理司法部长约瑟夫·基南“愤怒地捶打桌子”并发誓说,“我不知道

我们将在哪里或何时抓到迪林杰,但我们一定要抓住他!”

“用借来的时间活命”

迪林杰并非不知道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吃这碗饭的人是用借来的时间活命。我已经看出来,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在一次短暂的入狱期间说,“我希望死个痛快,轰轰烈烈。自然,最好是以枪战做结束。我会赢得一些时间,可是早晚会有个警察开枪打中我。只要砰的一声,我就不复存在了。”

19345月,迪林杰做了整容,修直了鼻梁,剪细了眉毛。他把深棕色的头发染成了黑色,又留了一撮小胡子。他还用强酸烧自己的指尖,以便把指纹弄模糊。迪林杰对自己的易容术感到很有信心,当年夏天,他尽管正受到全国通缉,却公开居住在芝加哥北区,并且搭上了一个名叫波利·汉米尔顿的26岁女招待。汉米尔顿以为迪林杰的名字真的叫吉米·劳伦斯,但是她的房东,一个名叫安娜·萨奇的42岁罗马尼亚女人,却很快就察觉到迪林杰的真实身份。萨奇因为在美国开妓院,正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前景,因此,她到警察那里告发了迪林杰,以便买个好,能够留在美国。

1934722,根据萨奇的告密,16FBI探员埋伏在林肯北大道的拜尔格拉夫电影院周围。晚上830分,探员们看见迪林杰与汉米尔顿和萨奇走进了电影院,两个小时后,探员们又看见迪林杰等三个人走出电影院的前门。当探员们靠近,想逮捕他的时候,迪林杰蹿向一条小街,并从腰里拔出一把口径38

米的手枪。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开枪,就被三发子弹打中了,其中两发打在胸上,一发打进后脖子,又从右眼下面钻了出来。短短几分钟之后,迪林杰断了气。

和很多富于传奇色彩的匪徒一样,在迪林杰死后有些人坚持说,在那个夜晚被枪打死的人,并不是迪林杰。人们说,迪林杰的易容术瞒过了联邦探员,而这些探员在杀错人后感到太丢人现眼,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真是这样,对于安娜·萨奇来说真是伤口上撒盐,因为她在1938年被驱逐出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