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他的好朋友 柳井正卖衣服成日本新首富
(2009-06-22 09:57:42)
标签:
杂谈 |
说起柳井正,你可能会觉得此人默默无闻,但提起日本的“优衣库”很多人就会知道了,柳井正就是那个卖衣服的——优衣库的老板。现在,这个卖衣服的竟然成了日本的首富!
因为经济危机,已有300多名富豪在《福布斯》富豪榜单上消失,投资专家巴菲特资产减少250亿美元,而比尔·盖茨的资产净值比去年减少了180亿美元;在日本,去年首富、任天堂公司的山內溥也被迫让出首富的桂冠,落至第3位,身家蒸发掉33亿美元。但令人惊奇而不意外地是,一个叫柳井正的服装零售业主,却在借着经济危机赚得盆满钵溢:2008年,他的个人财富不降反升,共增加了14亿美元,而这一成绩使得他由去年第6位擢升榜首。柳井正本人无不自豪地表示:“经济危机是我的朋友。”
不一样的柳井正
柳井正1949年出生与日本山口县宇部市。与前首相安倍晋三算是老乡。柳井正出身于“服装世家”,家族中有不少人经营服装店,他父亲柳井等在他出生的同一年创办了男装店小郡商事,主要经营西服。1963年,小郡商事从个人持有改为小郡商事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为600万日元。
尽管生长在商业气息浓郁的家庭,但柳井正从小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少年时,柳井正经常逃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没什么朝气的学生”。很多年后,柳井正回忆说,“当时觉得爸爸只会骂我,但现在想起来,那可能是在激励我。”柳井正回忆起来,只有两次,柳井等对他表示赞许,即考上高中和大学,而高中毕业时,他决定离开家乡去东京,他进入了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或者,父亲的严厉让柳井正有了少许叛逆,他有一个绰号叫“山川”,是因为别人说“山”,他偏要说“川”,体现了同一般人认识上的不同。也为他在后来商业上的独特思维埋下了伏笔。
1972年,柳井正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后,在日本一家零售企业工作了9个月后,就从父亲手中接下了“小郡商事”。当时的“小郡商事”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一亿日元了。但是满脑子新思维的柳井正并没有将企业经营好。他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柳井正发觉小郡商事的员工工作效率低下。那时的他年轻气盛,也不懂得管理艺术,整日对店员严加斥责。“我父亲雇佣的8名员工,在一两年后,只有一个留下来。”这个年轻人只能将从采购到销售所有的环节承揽下来,很多年之后他有了总结:创业并不需要什么特质,重要的是自己着手试试看,“不论失败几次都不气馁地持续挑战,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培养出一位经营者。”
优衣库,不走寻常路
战后,日本社会无疑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而柳井正有绝佳的视角去认识,日本服饰文化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80年代日本股市10年间上涨了5倍,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此后一直到1996年似乎稍有起色,随后就面临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被总结为“失去的十年”。因此日本消费者形成了非常微妙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对成衣有很高的要求,要有成熟的品位,另一方面精打细算是不能回避的。这使得奢侈品品牌最为受伤,而平价休闲、低价高质的衣服则成为人们高度统一的消费取向。优衣库的出现就顺应了潮流。
1984年6月2日,也就是柳井正接手“小郡商事”第12年,他在广岛市中区袋町开出了第一家优衣库,企业拥有自有品牌,从设计、生产、一直贯穿零售一体化运营。柳井正的立意是提供青少年也消费得起的、物美价廉的休闲服饰。他借鉴了美国校园仓储式销售CD的模式创立了优衣库。优衣库正如其名一样,像一个服装的百货仓库,大卖场的理念分摊了租金的压力,款式多样,百搭风尚又让服装的目标消费者最大化。商业模式的创新让优衣库大赚特赚。同时通过同一款式、不同面料、多种颜色的创新,实现规模经济,使得优衣库始终保持优质低价的形象。人们大可像采购日用品一样购买衣服,不需动脑,推着购物车像在超市似的自由选购。
1991年,柳井正将小郡商事改名为“快速销售”,并将它作为公司的宗旨。1994年,公司在广岛上市。1998年“1900日元一件休闲服”的口号,使优衣库深入人心,在动辄上万日元一件的日本服装市场,优衣库刮起了一阵旋风,一年就卖出200万件。1999年优衣库销售出了3亿件服装,对应日本的1.3亿人口,不分男女老幼人均消费超过两件。《福布斯》2000年度富豪榜,柳井正的身价也跃升至60亿美元。之后,柳井正将眼光放到海外,2001年在伦敦开设分店,2002年在上海开始其中国事业的第一步。优衣库成长为一家跨国大企业。
和其他的大企业家不同,柳井正与政界、财界没有任何往来。在公司内部,他从来不做个人演讲,也不喜欢举办庆祝仪式。优衣库的员工很少西装革履,通常都是身穿T恤或宽松随意的衬衫,裤子则爱穿斜纹裤或灯芯绒裤,与他们的老板如出一辙。
柳井正“对工作的严格要求”与“对属下的温情”,是优衣库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柳井正创业十诫的第一条就是“工作勤勉,一天24小时都应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与优衣库有合作关系的公司都有一样的感触,那就是“他们对交货的期限、商品的品质以及价格绝对严格要求,不能让的绝不会妥协”。
在外人看来,柳井正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但与他一起工作的人,却说“柳井正社长是一个害羞、认真、稳重、和蔼的人,和他一起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舒适”。在优衣库公司,有不少的职员甚至是柳井正的“粉丝”。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严格”与“温情”都是不能缺的,严格是对物,温情是对人。一个好的领导者,对工作必须认真,对下属必须有个人感召力。失败的企业家,往往在这两个问题上发生颠倒。柳井正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法政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小川孔辅仔细描绘了他与柳井正的一次会面。在与小川教授谈话的过程中,柳井正不仅认真听讲,还拿出一个笔记本,将小川教授所讲的内容一一记录,一直到谈话结束。对于这样一个大公司的老板而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小川孔辅事后在文章中颇有感慨地说道,对于许多成功人士而言,成功后容易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夸大自己的能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成为“孤家寡人”,从而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柳井正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时时刻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对自己进行冷静的分析。2002年的时候小川孔辅就断言,“这个人还有飞跃的空间”,果然,2009年,柳井正成为了日本的首富。
“骆驼死后,马自然就大了。”服装行业专家李凯洛认为,经济危机下,IT、汽车、金融等行业的企业家资产大幅缩水使柳井正冲到第一。尽管日本并不是金融风暴的中心,但是其经济下滑比美国和欧洲还要厉害。由于日本主要依赖工业制成品出口,仅包括索尼在内的10家最大的电子企业预计总亏损就达200亿美元。
2009年,柳井正有了新的目标。在柳井正的定义中,大企业的门槛是一兆日元。他希望旗下的公司在2010年跨过“一兆日元”的大企业门槛,“并购一家营业额二三千亿日元的企业就能达成。”经济危机的好处正在于此,金融海啸后,诸多优质企业遭遇经营难题。也就给了竞争对手快速收购,巩固市场份额,扩大以及增强竞争优势的绝佳时机。柳井正也打算趁这个绝佳时机,挑出合适的并购对象。正如他所说:“(金融风暴)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投资海外,兼并经营困难的外国公司。今后几年里,公司将会在海外投资40亿美元,兼并部分服装零售商和生产企业。”看来,优衣库只不过是柳井正的一块踏板,他还有更大的目标要靠自己神奇的头脑去实现。(据“中国新闻网”、《环球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