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农”有关的几个话题
镇安县回龙镇党委书记
李清文
(2010年12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部里安排,今天能参与中层干部讲一课活动,感到很荣幸。感谢组织部给我们几位挂职干部又一次搭建了学习平台,使我们通过讲学互促、思想互换、进而达到促进能力的提升。下面,就个人对“三农”有关话题的认识及在乡镇工作的一些体会予以交流,请批评指正。
农民收入是否存在水分
在乡镇工作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关注农民收入,这也是考核乡镇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大家知道,农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构成。工资性收入指劳务及土地流转后在企业打工以工资形式发放的收入;政策性收入指惠农政策收入,比如退耕还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奖扶及良种补贴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财产性收入指不动产变现,土地征用补偿等;经营性收入指农民从事生产获得的收入。近几年统计部门发布农民收入年增幅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有许多人认为这里面有水分。我以为,统计部门通过检测及各级上报的农民人均收入情况进行汇总,发布的数据是权威的,但不够精确。农民收入还有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未被纳入,即农民也存在灰色收入,比如农民之间互相换工,今年你给我收麦子,明年我给你收烤烟,彼此之间不用货币结算,农村打牌比较多,农民打牌所得,甚至小偷小摸收益,红白喜事收到的礼金、彩礼,意外之财等等都未被统计,最重要的一部分收入就是农民适应市场自我调节达到增收,而这往往被我们所遗漏。近年我们在发放低保过程中,按统计收入发放,公示时就有人反映某某家又盖房、又买车,不应该纳入低保对象。
这几年猪肉的价格时涨时跌。前年回龙梓桥沟一农户养了5头猪,我问过他收入情况,他告诉我挣了4000
多块钱。但去年肉价一度大跌,跌幅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我又问他收人情况,他说挣了5000
多块钱,猪不值钱了,收入反而增加了,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这位农户没有别的渠道挣钱,为了维持家中正常的开销,只好又多养了3头猪,同时添养了5只羊,50只鸡,到了年底卖出去,收入与前年还略有增加,不降反升。这几年镇安大力发展板栗,但板栗和核桃一样,存在大小年,丰年产量上去了,价格下去了,歉收年产量锐减,价格却有所提升,栗农的收入会大致持平。
大家听到这种事,感觉可能有些意外。因为按一般供求定理,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高涨时,说明需求旺盛,人们便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挣更多的钱;价格下滑时,说明需求萎缩,商品卖不出去了,人们自然也会相应地减少供给。但农民却反其道而行之,猪肉价格低下来了,养的猪更多了;板栗核桃价格降下来了,市场上的板栗核桃等农产品会多于往年。
因为所有农户无一例外地急需钱来应付各方面开支。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用工减少,打工困难;物价上涨,收入有限,大多数农户能够拿来交换的只有畜产品和农产品,如果市场对畜产品和农产品的需求降低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养殖更多的猪羊和种植更多的农产品贱卖,有点心甘情愿受剥削的意味。但农民通过这种手段,往往能够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而我们统计监测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做了常规的测算,所以得出的数据未必准确,加上农民事实上存在的灰色收入,只多不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农民收入并没有水分,甚至可以说是富在民间不为人知。
问题是,在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却不能简单地号召农民搞类似的扩大再生产,所以我们乡镇一级在为农民提供服务时,必须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搞多种经营,这样才能使农民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生一个好还是生两个好
在乡镇工作,最令人头痛的是计划生育,我们一年有三分之一的精力都投在着上面。
在农村,山多地少,许多农户离小康生活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但生育率却比城市要高许多。如果是富裕的家庭,能养活更多的子女,多生一些还有情可原,现在的情况却是越穷生的越多,二胎甚至多胎。很多人将之归咎于农民传统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思想。其实,站在农民的立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越穷越生”对于农民来说是有利的。
从生养子女的成本来看,农村有一句俗语“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也就是说超生的成本并不是“1+1=2”,而是“1+1<2”,如今绝大多数农村已经越过了温饱线,增加一个孩子的口粮不再是难题。衣服可以“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也可以老大穿了老二穿,加之现行的救济政策也对超生户有利,实在养不起了还可以找政府,政府还要给他吃低保、享受救助政策。我们对超生有许多处罚措施,直接罚款、户口限制等,但对一些那些贫穷的家庭来说,无论多高的罚款也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反正交不起罚款,跟咱们的计划生育工作队打游击战。
在产出方面,超生的可能收益往往是“1+1>2”。孩子到十岁左右,可以从事放羊、拾草、砍柴、收粮等劳动,还有去当童工,对于家庭有收益。在农村,一个孩子长大了,发展得好,就会带动家庭中其他的孩子,以至于整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好转,孩子越多,这种可能性越大。而且农村缺乏社会养老保障,农民主要依靠“养儿防老”,而农村中的老人大多没有自己的生活来源,往往依靠最富裕的孩子接济,住在自己最喜欢的孩子家中养老。近年我国在农村养老方面,在逐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我觉得在目前不能搞一刀切,可以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而这一点专家学者以及决策层似乎并没有注意到。
总而言之,越穷越生不能仅仅归结于农民的觉悟低、素质差,恰恰相反,这是农民的一种聪明,为了适应乃至改变自己的现状,做出的理性选择。我这么讲,不是说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对,也不是要鼓励农民多生、超生,而是认为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知道农民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干什么,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出正确决策。
跟农民交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十多年前,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三农问题提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高层关注,十年后的今天,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大家有目共睹,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我想说的是我所看到的农民,以及我跟农民交朋友的一些收获。
因为我本人出身农民,加之又在农村工作,所以我有不少农民穷朋友。按说照经济学家的划分,我也属于穷人。如果从固定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上说呢,我比这些农民朋友们要好一些。
我的这些农民朋友包括在只知道在土里刨食的贫困户、瘸子、驼背和有些弱智的农村留守老人,还有一些致富带头人,小包工头,以及街头晒太阳天天热评时事的农村闲人。可以说,和他们在一起感到非常舒服。
大多数农民都是灵巧的。他们除了有力气,会种地,常常精通一门技术,比如会驾驶农用车,打猎,种菜,栽烤烟,甚至会做一些针线活。在做生活琐事方面,他们手脚远比我们利索。虽然“技术”不是高精尖,并没有使这他们变富,但他们总觉得,人嘛,有一门技术就可以了。这个观念的背后还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劳动的光荣。
农民的幸福指数高。这是最令我羡慕的。他们银行的存款不多,买东西都是减价打折的,但你要到他们家里去,他们会把你放在首席就座,一会儿就把自家产的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满盘满碗地端到你面前。农民挣了钱、盖了房、娶了媳妇,那种知足感比我们要长得多。他们自在,衣衫破旧,在田间地头,农家院里随处可坐。捡一张被撕掉半截的旧报纸读得津津有味, 幸福指数特别高。农民还特别能够看淡生活中一些艰难,我镇上有一位老干部,眼泪汪汪地向我叙说老伴得胃癌的事,我不知道怎么安慰,这是身边一位农民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没事!”医学上的道理他说不出来,但他说“肯定没事,不过,你得刚强。”要说也挺怪,那位老干部的家属真就没事。事情让这位农民知道了,他又说:“我早就说没事。”闭着眼睛,很有点自负的神色。其实,人最怕疾病的打击,这位农民的预言,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他怕老干部憋出病来。
农民懂得的道理不比我们少,他们精通以明快的方式一语道破事物的本质。譬如当年科索沃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专家都阐述不清,我认识一位老农只吐露了四个字:“美国输理”。简洁,又有音韵的美感。比如最近网上流行的牧场游戏,可以领养鸟兽,农民觉得没意思,他们说:“鸟兽不可同群”,如果让他们设计这款游戏,就不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还有,他们说:“男干女工,越干越穷”,男女各有所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让男人整天陷在家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上,日子肯定过的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形容人不要贪小便宜,说碗边的饭吃不饱;他们说起事物的因果关系,一句话:石头甩到天上,总有落脚的地方。农民讲班子团结问题,不说大道理,而是一句顺口溜: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全部垮台。通俗形象,令人难忘。
与农民交朋友,可以学到很多书本和网络上没有的知识,比如他们告诉我小麦什么时间灌浆,小麦杨花需要多长时间。大家可能也不太清楚,网上也查不出来,但农民知道,小麦灌浆在中午12点左右,而小麦杨花总共只有5分钟时间。好多农民对医学是无师自通,有个头痛脑热的,随便扯点草药敷上就好了,曾经有个大学生患了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走了好多家医院都查不出原因,有位农民一见大学生就说是面食吃多了得下的毛病,后来他改变了饮食习惯,身体很快就好了。我查了一些资料,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面有微毒,那位大学生就是偏吃面食导致中毒。大家若过于偏爱面食,也得改一改。
有时候,我走在镇安的街道上,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还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是某一位农民朋友打招呼,心里很受和;有时候我下乡走进村子,农民们用尊敬和亲密的目光迎接我,一脸纯朴的笑容,我感到比喝了二两酒还沉醉。有底层的民众喜欢上,让人踏实。
我的结论是:在农村工作,是人生经历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交一批农民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当然能结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聆听到领导教诲,得到同志们的真诚相待,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农村工作的一些体会
这次挂职,我们这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也经常在一块交流,共同的感受是农村工作难做,但只要方法得当,也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基层工作辛苦,但总体是乐大于苦,当我们为老百姓办成了一两件实事、好事,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里说几点做农村工作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做群众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做老爷。在乡镇一级,面对老百姓,往往“以情动人”比“以理服人”更有效。老百姓有时候很注重感情,你讲一些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但是你要是做一两件好事情,你用真情来感动他,对待他,他马上就不一样了。我记得修高速路时,我们要拆迁几户群众住房。开始多次去动员,讲政策,农民就是不拆,要不就光嘴上答应,就是不行动、要不就是跟我们对抗。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上门帮助他们解决临时过渡房、改造宅基地、争取过冬取暖费,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拆迁户受到感动,就主动拆迁,还请干部去他家喝酒,喝了他的酒,你说咋办就咋办。
做群众工作,不能霸王硬上弓。现在,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搞行政命令。乡镇干部要能粗能细,粗能肩扛背驮、担起一方责任,细能穿针引线、和风细雨耐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把上级组织的指示传达给群众,让群众接受。如你在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时搞行政命令,群众就可告你侵犯经营自主权。电视上曾经报道有些地方搞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强行把群众的电也掐掉,水也掐掉,苗也拨掉,这就违反了法律。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要研究群众心理,多做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通过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去做思想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群众工作,不能空洞无物。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这个群体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从而起到刀下见菜、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在农村搞创先争优活动,很有必要。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身边人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比如有的人在外已经打工致富了,群众就会自发跟着外出打工。又如搞产业结构调整,刚开始时群众一般不愿意搞,但是我们通过培养几户成功的典型,让他们看到实惠,群众的思想就自然会通了。
做群众工作,不能自己说了算。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都有一种倾诉的欲望。只有满足了群众的这些需求,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上级决策。作为乡镇干部,也面临着地方发展的决策问题,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非常重要。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和全局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一定有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掌握结合当地实际,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村实际条件,照搬政策条文。事关群众的事情,要与群众商量着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做群众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05年我从机关到乡镇,有位老领导就告诉我,在农村开展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找准症结,不要想着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得滴水不漏。如果这个村是班子不稳,经济基础本来就很好,农业经济本来就不错,那你就是班子问题,那你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强班子建设,通过加强班子来发展经济。如果那个地方靠近城区,那你就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如果你那个地方有许多能人在外面,那就重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办村办工业。根据发展的轻重缓急,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一定会走出一条富民大路。
做群众工作,不能手忙脚乱。面对突发事件要处变不惊,以静制动,在紧要关头和遇到复杂局面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要牵“牛鼻子”,无论是突发性的群体性纠纷、上访事件,还是安全生产事故,都要求我们迅速找准关键牵头人物、抓住关键问题,迅速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或事件恶化;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予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说明原因,做好工作,待条件成熟时积极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或错误的要求,通过说服诱导,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对有意挑起事端,提出无理要求并制造混乱的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给予揭露控制,使之孤立,条件成熟时,要依法处理,绝不手软。在解决问题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清隐患,消除不安定因素,采取根本性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做群众工作,不能留下后遗症。在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每项工作都有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因此,就要求我们善于保护自己,做到三点:一要宣传好法律,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观念,让群众自觉遵规守法;二要依法思考问题,面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必须十分明白它适用什么法律,应由哪个部门处理;三要依法处理问题,每一个具体的违法案件都必须交给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越位、不越权、不违法,才能不会成为行政诉讼案的被告并败诉。我们镇上有一位村主任,既不工作,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村主任是群众选举产生,镇党委无权免职。镇上有一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书记出了一个主意,提拔这位村主任当支部书记,让他自己辞去村主任一职。支部书记的任免权在镇党委,让他下课不下课就由组织研究决定了。既不违法,又达到了目的、实现组织意图。
总之,我们在乡镇工作,可以体验民间疾苦,可以享受工作乐趣,可以丰满自己人生的经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吃农家饭,很香;睡农家炕,很舒坦;交农民朋友,很幸福。这次在部里挂职锻炼以来,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了我们细致入微的照顾,及时帮助、充分信任,提供了良好的食宿办公条件,在思想上时时过问,在工作上处处指导,在生活上时时关心,让我们融入了组织部这个大家庭之中,能够投入地工作,认真的学习,愉快的生活,顺利的实现了个人角色的转换、定位和升华,达到了周部长对我们留下印象、留下影迹、留下友情的殷切期望,有效解决了我们在个人能力、工作经历、知识层面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使我们对做好今后农村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元旦即将来临,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事业顺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