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长江轻工设计院
长江轻工设计院是一所部属设计单位,拥有一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完成了许多重大设计项目,获得了部先进单位的殊荣。该院的第一设计室集中了全院的一半工程技术人员,室主任老张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他知识渊博,为人正派,深得大家的好评。在老张的领导下,这个室工作出色,团结也不错。
不久前老张接到部里调令,他被任命为部属动力研究所的所长,因此室主任一职暂告空缺。大家纷纷猜测,谁将担任室主任一职?大部分人都认为室主任的人选一定是本室三位资深的高工之一。
室内舆论普遍认为高工王伟希望最大。王工才45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他不但能力强,而且很富创新精神,设计工作一直很出色,所搞的项目中有两项曾获优秀设计奖,加上他英语流利,当室主任是个理想人选,不过另一位高工李仪的实力也不容忽视。李工今年47岁,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但由于在院里干了几年的行政工作,所以业务上不如王工那样冒尖,但他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过往密切,加上又有几年行政工作的经历,这些优势可能是决定性的。大家认为第三位高工刘兴机会最小。此人已50岁,在本院工作已23年,业务能力不错,只是创造性欠缺些,在工作与处事中,他四平八稳,领导叫干啥,就干啥,有时还显得过于恭顺,引起有些人的非议。这几天院里没有动静,这三位高工干活特别卖力,对人也特别和气,而且都不动声色。
一周后,院长来室里宣布了任命:刘工被任命为室主任。这实在出乎人们的预料,在室内引起了震动。落选的王、李两位虽也面露微笑,但总觉不太自然,他们显然是不那么高兴。刘工当然喜形于色,他认为这不仅是运气好,也是他一贯的“听话”和“四平八稳’的处事态度所致。
过不几天,院长把刘工召去,布置给一室一项为内地某省设计一家中型造纸厂的任务。这厂地处穷乡僻壤,设备又全是国产的,显然属于一项没“油水”的苦差。老刘思索良久,才去找老李,说:“老李,院里下来这个项目,我看就你接了吧,反正你手头的任务马上就完了。”老李说:“对不起,这活我可干不了。我手头这项目别看已经快扫尾了,还有不少问题,一时很难解决得了。你还是让老王去干吧。”老刘说;“老王的项目正干到半当腰,他怎么能又接新活?”老李说;“那就偏劳你老兄自己吧。阁下贵为主任,理当身为表率。你不去,谁去?”
老刘语塞,默默回到自己桌旁想:“真倒霉,当了主任,头回布置任务就碰了钉子,下回咋办?我知道他们也想当主任。可这回提我,是院里决定的,难道是我的不是?他们本应该支持帮助我,现在反倒给我小鞋穿。咳,都怪我自己性格太懦弱,压不住他们气焰。这回我先干了,下回谁再敢顶我,哼,我可不会再客气,非给他点颜色看不可!
把老刘顶跑了以后,老李也很气:“想找我下手?没门!”但他的最大怨气是冲着院长来的!“一点不够朋友。多年交情,节骨眼上不拉一把。怎么会挑上老刘的?这回我顶回去了,准得罪了他,下回还能给我好果子吃?总不能老顶住呀!”越想越气。吃罢中饭,他闯进院长室,没好气地说:“喂,院长大人,这回您是怎么……”没等他说完,院长马上抬手让坐,说:“老李,来的正好,我正想找你呢。你先别火,听我讲清楚嘛。你知道,谁都知道咱俩的交情,我要提你,这工作很难做。我提了老刘,因为他听话,通过他可以给你帮忙嘛。”
“他帮我忙?”老李疑惑地问。院长耐心地继续说:“我眼下手头有一项美差,是设计一家大型造纸厂,重要设备全由美国引进。接办这项目,起码有两次去美国的机会。我这就向老刘布置,让他把这项目分给你干,他会照办的。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把手头活尽快办完,并且沉住气,千万别漏一点口风。”老李马上笑逐颜开道:“好,够交情。不愧是院长,老谋深算。”一腔怨气早化为由衷感激了。
几天后,主任老刘把李工召去,问:“你手头项目进展得怎样?”老李忙答:“快了,明天大约就能全结束。”“怎么?上星期你还说问题多得很吗。”老刘不无讥讽地大声问道。老李颇为尴尬,搓着手,说:“我全解决了。”于是老刘进一步提高音量,故意吸引全室的注意,说:“这里来了个新项目,设备主要从美国引进。一开始和项目中期各有一次上美国出差机会。这可是咱室从来没有过的肥缺。老李,你想干么?”老李有点窘,但说:“我想。”
全室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时不禁哗然。老王第一个大步跨过来,双臂撑在老刘的桌上,气势汹汹地厉声问道:“为什么不让我接这项目?我最有资格!我设计的项目两次得过奖;我的英语流利,出国不用翻译,省了外汇。”老刘却不紧不慢地说:“哎呀,这可难办了。分配给李工干,可是院长的旨意。”老王说:“分配任务是主任的职权范围,院长也不能越级插手。你应当行使你的职权。”老刘双手一摊,嘴角带着一丝冷笑,说:“我这主任还谈得上啥职权?我布置的任务谁都能顶回来,院长的指示我还敢违抗?”老王气得微微发抖,他咬咬嘴唇,狠狠地说:“好,你走着瞧!”转身拂袖而去,门“呼”一声带上。接连多日,王工告病未来上班。
等到王工再来上班时,他已判若两人,尤其在两方面与以前截然不一样:一方面,一反过去高效率和泼辣的作风,他经常早上迟到,下午早退。到班之后,一杯清茶,几张报纸,先悠然地读上个把小时,然后开始学习英语,一学就是一上午。另一方面,又一反过去孤芳自赏、目空一切的态度,对室内同事特别地友好、热情,唯刘、李二工例外。
王工宣扬最卖力的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且慷慨地辅导大家学。一股“英语热”席卷室里。这当然严重影响室内设计任务的进度和质量,使主任刘工深为忧虑。一天,他走到一位正在专心读“英语900句”的助工桌前,制止他说:“工作时间不能学英语,要学业余学。这里又不是英语强化训练班。”那青年反驳道:“又不是我一个人上班念英语,干吗专找我的岔?是看我年轻好欺不成?”王工俨然以青年保护者自居,立即走过来说:“对青年人要爱护嘛,为啥要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学英语跟提高专业水平密切相关,不能那么机械地看问题嘛。我看小陈学英语不但不该批评,相反还该表扬才是。对不对?”他转向全组,引起热烈掌声和欢呼。刘工气得说不出话。王工则得意洋洋地说:“当然,全天学英语也不好。咱们以后半天工作,半天学习,订成制度,自觉遵守,也就难给人抓辫子了。好不好?”又是一阵掌声和欢呼,王工的形象更高大了。主任的话,从此更没人听了。
李工在美国呆了个把月,满载而归:参加了谈判,参观了有关工厂,眼界大开,又带回一台高级摄相机。他头天来上班,兴致勃勃,急于向同事们炫耀见闻。他大声亲切地招呼大家:“咳,你们大伙都好呀。在外边呆上一个月,可真想你们呀!”不料他的热情并未引起相应的热烈反应,只有二三位青年助工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声:“呵,李工,您回来啦。”然后仍埋头干自己的事去了。李工给兜头泼了一盆冷水,觉得不大对劲。他向刘工介绍了他此行的详细情况,最后说:“老刘,你得至少派8个人协助我。这项目的头一个阶段就要突击出几十张图纸,下月初就提完成上交。”刘工说;“你自己找,你找的我全同意。”于是李工逐个找每位同事商量。可每人都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婉拒,没人愿意跟他合作。他只好又来找刘工:“老刘,你是主任,派3个人协助我吧。”刘工于是随意指定了三名助工,交代他们道:“明天起,你们三配合李工搞设计。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那三个人全没来,都托人递来假条。李工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吼道:“他们怎么能这样?无非嫉妒我出了趟国。设计不能按期搞完,可不能怪我,老刘,你是主任,你要承担全部责任。”刘工苦笑一下,没吭声。其实他也挺矛盾:老李受抵制,他是略感一点舒坦。自从当上这么个主任,头痛的事接连不断,他怀疑自己不是当“头头”的料。开始也真想当好主任,还花业余时间去规划全室工作计划和青年组员培养工作。见鬼去吧!什么计划,白费劲!以前自己太傻、太老实了,以后可得学乖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嘛。
不久,一室又受领一项有出国考察机会的设计任务。这回刘工谁也没告诉,当仁不让,悄悄地自己一个人接了下来。坐在飞往欧洲的飞机上,他想:“这回主任总算没白当。我才不管人家怎么说呢。我如今算看透了,自己不照顾自己,鬼才会想得到你。”
赴欧归来,刘工发现全室上班时干啥事的都有:聊天、看报、念英语、听录音机,可就没人干活。
院长终于发现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他召集全室开会,撤了刘工主任的职,任命王工继任主任。刘工为此一点不觉沮丧,反而如释重负。王工则不但拒绝出任主任,反而递上辞职申请书,去一家乡镇企业另谋高就去了。
思考题:
1.请你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并提出你的建议。
2.根据案例谈谈什么是“领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