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月子中心跟产妇交流【母乳喂养】

(2014-11-24 22:30:25)
标签:

育儿

在月子中心跟产妇交流【母乳喂养】

 

自从被圣玛丽母婴护理中心聘为营养顾问以后,每月都会定期去护理中心讲一次课。

 

护理中心选址很讲究,远离了闹市区的喧嚣繁杂吵闹,静静默默的座落在空气颐新之地——金银湖。今天安排的课程是《母乳喂养,天赋营养》,时间是下午3点半。

 在月子中心跟产妇交流【母乳喂养】在月子中心跟产妇交流【母乳喂养】



在月子中心跟产妇交流【母乳喂养】

在讲课之前,跟几名先到的产妇做了一些简短的交流。

产妇1:产后一个星期住到护理中心,婴儿生产时6.8斤, 50cm。现在每三个小时挤一次奶,储放在奶瓶里,或者每三小时喂养一次。

 

产妇2,奶水不够,但又吸不干净,容易有硬块,自己挤奶,很慢,一滴一滴的,挤一晚上才挤干净,基本上睡不了觉。

 

还有其他几名产妇,情况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在以牛奶+母乳的形式进行喂养。

 

这个情况,正是我要跟产妇们交流的。关于0——24个月的婴儿喂养指南,有1条非常、非常重要的指南,那就是6个月以内,最好是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最天然的、营养素最全面的,最利于吸收的、最利于母亲和孩子的、最经济实惠的喂养方式。

 

分别说一说。

 

动物界中有各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是最为发达的一类。人就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几个特点:胎生;哺乳;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人类若不是哺乳动物,恐怕不能在自然界活得这么有面子,这么风生水起。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叫做自然选择。这个学术观点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生物的某种优势会被保留和遗传,生物的某种劣势会被淘汰或放弃,生物能够进化,变得更优秀,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要以为这是说远了,其实这个才是根。从猿到人,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哺乳这一生、养方式一直被保留,因为这是最优秀的繁衍、生殖方式。

 

可能有人说,这样说太过于主观,实打实的证据,却非常不足。其实,国外早就有相似的实验参照,不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跟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身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超出了数十倍不止。

 

为什么。稍微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初乳的营养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初乳里有非常多的免疫抗体。这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相比于牛奶或者其他奶粉,母乳是天然的,是没有任何添加配方的,所以母乳肯定是最好的。有些人说,牛奶也不错啊。是的,牛奶是不错,是高优质蛋奶。

 

牛奶为什么是优质蛋白呢?因为它蛋白质含量高,因为它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跟人体的很接近。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是优质蛋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是否跟人体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了,牛奶好就好在跟母乳的蛋白质含量比值非常接近。接近就是不如。

 

至于那些配方奶粉,那就更不用说了,它的配方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参考标准是什么,自然就是以母乳作为参考标准设计出来的。无论设计得怎么精确,也无法跟本元的母乳相提并论。

 

为什么说最利于母亲和孩子呢?请记住两个词语:“肌肤之亲”和“使出吃奶的力气。孩子三岁以后,松果体闭合,三岁以前的记忆被封印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了,而是有可能停留在深层次的潜意识里面。三岁以前,母婴之间良好的肌肤之亲,对于孩子将来的情感认知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哺乳,是肌肤之亲里最为重要的方式。

 

吃奶是要使力气的,而且是要使大力气的,而且很有可能,是要使出孩子的最大力气的。你想想,孩子不吸奶,不进食,他就会被饿死,那么为了生存,出于本能,他是不是应该使出最大的力气呢?所以,有的妈妈们抱怨,奶头被吸肿了,吸裂开了,很痛。其实,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骄傲,因为你的孩子很有劲,这个时候有劲,长大了才会更有劲。

 

孩子大力吸吮,乳汁分泌旺盛,产妇更有胃口,这个是良性循环。孩子吸吮不动,乳汁分泌量小,甚至有硬块,这个时候,产妇如果胃口好,营养摄入过量,却不能有效输出,那么身材就会走样。产妇如果胃口不好,那么产妇的身体机能就会下降,这个时候,有可能就会有各种月子病。

 

当然,这个顺序不一定是这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哺乳,一定要训练孩子的吸吮能力。在跟孕妇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她们很难做到这些。但这个是原则,最好是按照这样来做,至于怎么去实现,就要看你怎么跟你的孩子斗智斗勇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他营养学观点也一并列出:

婴儿喂养周期24月。

尽早开奶。

尽早抱婴儿晒太阳 。

补充维生素K

奶粉要选用婴儿配方的,不要选错了。

随时监测婴儿的营养状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