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2014-06-12 15:49:40)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本次读书会内容略为专业,先做一下科普:

[yáo]:易经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字眼。也是组成八卦卦象的符号。爻分阴阳,阳爻的符号为“—”,阴爻的符号为“--”。

 

八卦与六十四卦:数学中,23次方等于8。之所以有八卦,是因为爻分阴阳,每一个爻相当于有阴爻和阳爻两种可能,即底数为23个爻组合在一起,按排列组合,即为23次方=8,可出现8种情况,因此3爻是八卦的卦象,6爻,26次方是六十四卦的卦象。

 

本次读书会提到的几种卦象:

屯卦:关于新生命、新事物的卦象。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需卦(水天需卦):关于饮食之道的卦象。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讼卦(天水讼卦):关于饮食之道的卦象。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611,星期三1830——2100,第29次中本营养读书会在武汉广场写字楼1311中本营养工作室展开。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近20位书友齐聚一堂,一起赤心交友,用心学习,交心读书,思想的火花在这里交流碰撞,人生的智慧在这里汇聚交融,心灵的创想在这里互动生发。

 

本次读书会主题: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 熊永芳老师主讲:《生生之道——易经与新生命》

中国营养联盟首席营养文化传播官 孙光夫老师主讲:《生生之道——易经与营养文化》

 

上半部分由熊主任主讲,摘录精华内容如下:

易经在十二辟卦中说明了生命变化的规律。从母亲怀孕起到婴儿生下来,均属乾卦,为完整的生命。而后天风姤(十四岁)、天山遁(二十一岁)、天地否(二十八岁)……逐一演进生命在阴阳变化中成长的过程。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物质社会受物质支配而生出各种现象,滋生各种环境,并从某种意义上正试图改变生命的进程。

 

主要引用卦象: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下半部分孙校长主讲,摘录精华内容如下:

一.饮食之道

1.饮食之道在于“需”。

雨水与阳光给植物提供了饮食的所需,植物给食草动物提供了饮食所需,动植物又给人类提供了饮食所需。人之生长发育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所以需卦便是诠释饮食之道之要义。

 

2.饮食之道在于“和”。

《说文解字》:和,调也;调,和也。

中国文化中有三种最强调“和”,即烹饪、中医、音乐!

调和,是中国人的智慧,植根于哲学的深层,便是《中庸》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zhōng);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营养之道

1.营养之道在于“讼”。

卦名:讼,有所需而不得,遂起争讼,《说文》:“讼,争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有欲则争,需而不得则讼。讼者,营也,谋求之道(营养之道)也。

2.营养之道在于“德”。

饮食营养旨在追求“食德饮和,膳缘养生”,其含义:饮食要平衡,营养均衡,膳食要规律,养生要尊道。

养生要尊什么道呢?就是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居安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此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食德饮和”的大意是:饮食和做人道理相同:思念(享受之物的)由来,(由此)感恩戴德;恪守(调和中庸)规制,讲究(饮食、处世)和谐,即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膳缘养生”传播“膳养天下”的理念与文化,调均衡之营养,助健康之完美;送幸福与千家,献博爱于人间,广结膳缘。

 

读书会现场,孙校长神采飞扬,泼墨挥毫,现场亲自展示了一下书法,并在书写的过程中阐述了校长对于汉字进化演变过程的准确理解。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会后,大家热情不减,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合影留念,并积极加入了中本营养读书会的微信群,目前群已经升级到百人群,想要进群的朋友,可留言说明。索要课件,也可在后台留言。

第29期中本营养读书会:用易经诠释新生命与饮食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