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生活》周报记者 吴秋娜
实习生 夏梦
受访/孙光夫,湖北营养师培训中心主任 湖北中本营养工作室创始人
禽流感爆发之后,鸡鸭被赶出餐桌,鱼又一次被看作是“最安全”的食物。吃鱼真的百分比安全么?海水鱼就比淡水鱼靠谱?武汉特色的吃鱼方式到底对不对?
选鱼的方法
注意!鱼也有危险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其肉质健康与否往往和水质的好坏息息相关。
很多人常吃的鱼类体内往往含有很多污染物,多吃则对人体有害。
由于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湖泊,环境恶化,水质污染,鱼类体内会有较多的重金属(如汞、镉、铬、砷、铅等),甚至还有多氯联苯(PCB),这些污染鱼,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多氯联苯属于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
人们最常知的便是鲨鱼,因为它是长寿命食肉海鱼,鱼翅含汞量惊人。一项测定表明,鱼翅中汞含量可达800mg/kg以上。
鱼类的卫生问题,主要有:腐败变质、寄生虫病、工业废水污染。引起中毒的鱼,大多是含组氨高的鱼类,主要是海产品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等。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游离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蓄积至一定量时,食后便可引起中毒。
深海鱼比淡水鱼类安全
从现实的环境和食用的安全性角度来看,深海鱼相对比淡水鱼类安全,当以海水鱼、淡化养殖海水鱼、淡水鱼来排序。实际上,就是越远离人类生活的水域,鱼质相对越好。比如武汉水产市场上经常见到的鱼,从安全性排序,可以排列如下:三文鱼、带鱼、小黄鱼、鳙鱼(胖头鱼)、花鲢(链子鱼)、财鱼、鲫鱼(喜头鱼)等。
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本身具有杀菌作用;海水流动性也较大,污染物不易富集。
相对海水而言,淡水水域易受污染,带来相应的健康风险。而淡化养殖海水鱼的安全性则介于二者之间。
但是,归根结底,食用水产品是否安全,仍取决于它生长的具体水域。
营养性与安全性没有直接关系
鱼的营养价值与安全性没有直接关系。鱼类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平均为18%,属于优质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较高,营养价值也高。
鱼类脂肪相比猪肉,含量一般较低,约为1%~10%,平均5%左右,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些海产品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鱼类中还含有大量的钙、铁、磷等矿物质,鱼油和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深海鱼类比淡水鱼营养价值更高,味道也更胜一筹,不饱和脂肪酸中的EPA和DHA含量更为丰富,海产鱼类比淡水鱼更加富含碘。三文鱼,属于深海鱼类,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因为较少受到污染,所以食用也较安全。
首选当地当季的鱼
吃鱼是不是与吃菜一个原则,也是尽量吃当地当季的?
湖北被称为鱼米之乡,胖头鱼、鲶鱼、武昌鱼(鳊鱼)、财鱼等,都可以四季吃到。草鱼、鲤鱼一般是在冬至过后,更加肥美,蛋白质含量更高、不饱和脂肪酸更多,营养价值相对更高。
但不能因此说,常见鱼比吃稀少鱼要安全,或者本地鱼比外地鱼要安全。如果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养殖也符合国家标准,不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饲料,那么,当地当季的鱼,因为短途运输,新鲜度更高,可列为首选。
挑鱼的学问
挑鱼不论个头,只讲新鲜
买鱼挑鱼,不以个头大小论口感,取决于鱼的品种和烹饪技艺,也不是鱼大污染就大,鱼小污染就小,关键在于养殖的水质状况。
买鱼挑鱼,一定要新鲜,不变质。新鲜鱼判断:体表金黄色、有光泽、鳞片完整,鱼鳃鲜红或紫红,无异臭,或稍有腥臭,腮丝清晰,鱼眼饱满凸出,角膜透明,鱼肌肉坚实有弹性,粘膜呈鲜红色。有些人认为早上去买鱼更新鲜,这属于个人经验,不管哪个时段去买鱼,淡水鱼一定要活的,新鲜的。
吃鱼的窍门
清蒸,对心脏最好
鱼类和其它水产品动物,采用的烹调方法以蒸、煮、煨、烧、炒、熘为宜,少油炸、煎炸、腌制、熏制。
蒸,特别是蒸后浇汁,鱼和水接触不多,所以可溶性维生素的损失较少,而且口感嫩滑,易于消化吸收;
煮,对鱼类的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对脂肪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汤汁不宜丢弃。烧,有红烧、白烧和干烧之分,对营养素的影响与水煮相似。
油炸、煎炸、腌制、熏制对鱼的营养素损失较大。
淡水鱼最佳烹饪方式为清蒸,海鱼的烹饪方式为清蒸、涮、红烧、炖等。
鱼头、鱼籽少吃
鱼身可多吃,鱼头、鱼鳃、鱼内脏(鱼肚子、鱼籽)等要少吃慎吃。鱼胆更不能吃,要摘掉。
胖头鱼汤,不宜多吃
武汉人历来喜欢喝鱼汤,特别是胖头鱼煮豆腐或者萝卜,这是武汉人最喜爱的汤之一,足以和排骨藕汤并享美誉。新鲜的胖头鱼鱼头,烹饪前要去鳃,清洗干净,或用盐水杀菌,加料煨汤煮沸,多炖一会,美味飘香。就像任何食物一样,再有营养,也要食用适量,相对而言,能最大化避免因过量食用遭受潜在污染乃至中毒。
干煸鱼块,加醋减少营养损失
武汉人也喜欢吃干煸鱼块,但是干煸方式不利于营养物质保留。如果一定要干煸,可以通过上浆挂糊、加醋、勾芡等方式最大化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鱼杂烧豆腐,胆固醇含量较高
鱼的内脏确实比其他部位更易蓄积毒素,更易累积污染。而且,鱼的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也要少吃。鱼杂烧豆腐,是一款风味独特的菜肴,但要少吃。
吃鱼最好搭配深色蔬菜
吃鱼和海鲜时,要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深色蔬菜和十字花科类蔬果,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矿物质,特别是补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
普通人一周吃鱼1斤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6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日鱼虾类的推荐摄入量在75g~100g,每周500g~600g,有条件的,可以适量多吃一些。孕妇、幼儿和儿童吃鱼,有利于补充优质的蛋白质,n-3等不饱和脂肪酸(EPA、DHA),促进胎儿和儿童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新生活》周报
2013年5月3日-5月9日号
第32版“健康”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