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车磨房、送菜和腔调

(2011-08-07 08:11:11)
标签:

法国

风车磨房

绿色食品

种菜

分类: 人在旅途

    以前读农村题材的小说,觉得中国乡下的磨房就像西方的酒吧,人来人往,各路消息汇聚。村里各家把麦子送到那里磨,在那里扯扯张家长李家短,青年男女比如小翠、春生等等,也在那里情窦初开、私定终身。中国农村多的是水磨房,靠渠水为动力,利用水落差动力带动石头磨盘转动,把粮食磨成面粉,人们拿回家做馒头糕饼。

 

    除去水磨房,过去也有用人力捣石臼磨面或者用骡子、牛或人力推动的石磨,那镜头总是让我想到地主老财残酷剥削长工佃户,还要用胡琴配乐,才足够凄苦。

 

    以前我没见过风车磨房。这次由于岛上突发恶劣天气,我们只得四处乱串,怎么着也得不虚此行啊。果然寻到一座法国波尔多梅多克地区(Medoc)一座建于18世纪保存完好的风车磨房,它至今仍用风作为动力,用古老的方法磨出面粉。

 

风车磨房外景。

http://s3/middle/5dae94f7g77631b7177a2&690

 

售票亭子里的老大娘,我猜想风车磨房肯定就是她祖上传下的。

http://s5/middle/5dae94f7ga9df145aee84&690

 

    磨房的导游带领我们参观。风作为动力,底层麸粒被吸到二楼。下面照片里的铁臼带动磨石捣碎麦谷,整个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然后磨下的麸面刮到面箩上,再筛一下,将面粉和麸子分开。工人只需将麸子再添到磨盘上,循环反复,粮食就磨成面粉了。游客还可以从磨房购买用这种古老方法磨的面粉。有意思的是磨房的导游只用法语讲解,但是她之前已经把讲解的各部分做成英语的牌子,她法语讲到某个环节,就很体贴地把对应的英语牌子塞给我看。

 

http://s13/middle/5dae94f7ga9df1d71e31a&690
 

    巧了,今天读到德国新闻,说现如今有机食品的日益流行,使得德国对于用传统古老方法生产的面粉需求增加。自2000年以来,有机食品市场翻了三倍,今年达到了六十多亿欧元的市场额。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不但要求食品没有化学添加剂,而且要求用传统方法生产的面粉制作面包,因为人们觉得这种方法能留住更多谷物里的维生素和生物酶。

    

    在这种需求下,那些老式磨房重又现身,越来越多的农场和有机食品店自己制作面粉。全德国大概有1800多座风车磨房,多少还在使用不得而知,在最热衷保留传统的巴伐利亚,大约有50座在运转。

 

    但是问题来了,全德国现如今只有一个年近六十,叫Wolfgang Strakosch人能制作和维护磨石。他用的磨石必须来自我们附近艾菲尔山脉的一种岩石,这种石头2000多年前,罗马人就开始用来磨麦谷了。

 

    说到有机绿色食品,几个月前到上海,我碰到一位熟人,她用每年三千元在上海奉贤租了块地自己种菜,那片地是由几位留学归国人员投资的,公司专门出租供人种菜休闲,要是那地块的地主平日不去,公司也有专人料理,然后每周给各地主家送绿色有机菜。

 

    听说,现在上海最有腔调的事情,就是给人送自家地里出的菜。

 

    种菜、磨面,老祖宗用用智慧和勤劳,用最原始、最环保的方法,把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水、石块、泥土、树木糅合在一起,种出了原生态的绿色蔬菜、磨出了绿色面粉,还奉自然为母,毕恭毕敬,滋养了一辈又一辈人。

 

    那么现代人,不管主动还是被迫,在追求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后,开始关注食料的原生态,这个转向引人思考。

 

    旅途中,绝世名胜,自然要看,不过那些民间小品,过去年代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器物场所,也值得留步,你说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