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造唐青花的窑口及青花鈷料
前文我曾专门讲述了宋代青花瓷存在的条件及目前对宋代青花瓷的发现及研究情况,但毕竞实物较少,科考发掘相对也少,传世标准器也少,虽然对宋青花瓷存在与否一直是考古和陶瓷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因此对它的研究远不及对唐代青花瓷的研究来的得心应手。
一九七五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首次发现一块菱形朵花图案装饰的釉下青花瓷枕残片,一九八三年在扬州市文昌阁附近工地采集到中、晚唐时烧造的釉下青花瓷片,一九九零年在扬州文化宫唐代遗址采集到十四块唐代青花瓷片。
对唐青花瓷究竟是何处窑口生产的、它的工艺技术特征及所用着色钴料是进口还是国产等问题有关科研机构根据以上瓷片胎、釉、青料的组成进行科学试验及检测。这三组采集到的青花瓷片它们的胎、釉成份很接近,技术性能也十分相似。在与巩县隋唐时期生产的一种高铝低硅及含一定量钾和钛的白瓷的胎釉对比研究之后确认唐代青花瓷是河南的巩县窑所生产。通过对青花釉中色料成分与各地所产的各种钴矿对比,推断唐青花瓷所用色料有可能来自南非、中亚或甘肃、广西、河北等地。
唐青花所用含钴矿物原料是否与唐三彩蓝色彩釉所用颜料属同一类型矿物,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唐青花釉加彩料和唐三彩蓝色彩釉的着色氧化物含量和CuO/CoO,MnO/CoO与Fe2O3/CoO的计算比值。通过这些结果的比较可知两者所用钴料均属含一定量铁和铜及低锰的矿物原料。同时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均测得唐青花颜料区中有硫存在。疏元素的存在表明了唐青花所用色料是一种含疏的疏钴矿,其中一部分钴为铜和铁所置换。或是使用混有含铁矿物的硫铜钴矿。通过分析我认为唐青花色料使用国内铜、铁的鈷矿可能性大于自中东地区进口的非州钴料,因为我国炼铜的手工业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发展,可以推理在大量采集含铜矿物冶炼时又发现了少量含钴的共生矿加以利用成为青花着色料是完全可能的也符合逻辑。古代河南地区又是铜器制造冶炼的主要地区,所以河南地区在古代利用铜作为铅釉的着色剂制成绿色彩釉,发展到唐代发现和利用钴料为着色剂生产出青花瓷已是在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钴料也应为当地所产或是甘肃、河北地区的硫鈷矿,产自南非的可能性极小。
唐青花的出现进一步表明唐代已有青花瓷是可信无疑的。这对证实我国陶瓷在釉下彩的发展史上往前迈进一步。我们在收藏与鉴赏唐青花瓷的同时一定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品、赝品,当然、这些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一目了然,与巩县窑唐时胎、釉相差甚远,青花色料也非当时的疏钴矿,虽器型有几分相近,但细观器物之口、足之处破绽百出。再有就是历经一千多年的老旧感仿品无法具备。
1、1998年,印尼海域一艘被称为“黑石号”的9世纪初阿拉伯沉船中发现的3件唐青花瓷盘
http://s10/bmiddle/593b0f67t735722b1b8f9&690
http://s8/bmiddle/593b0f67t735725159317&690
2、1975年至1990年间,江苏扬州中唐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唐青花瓷残片及白釉蓝彩器
http://s10/bmiddle/593b0f67t73572f95f049&690
1975年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
http://s4/bmiddle/593b0f67t73573513ed03&690
1983年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
http://s2/bmiddle/593b0f67t7357385cc9a1&690
1990年扬州出土青花瓷片
http://s7/bmiddle/593b0f67t71ef1fc7eb86&690
扬州博物馆的唐青花
http://s9/bmiddle/593b0f67t735742689668&690
3、2006年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西唐墓出土的两件青花罐
http://s5/bmiddle/593b0f67t735750b9d7b4&690
http://s1/bmiddle/593b0f67t735751ba36a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