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星纹饰到底寓意着什么呢?
永乐青花四季花卉八角芒星纹抱月壶
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是明永乐时期所特有的、极为罕见的代表作。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胎质细腻纯净,白釉微泛青色,釉面有冰裂纹开片。口沿饰卷草纹,颈部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青花用料为苏泥勃青,因有“渗青”、“散浑”之特性,青色鲜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在黑色结晶斑映衬下,彰显出色泽清晰明快的特点。从已知的资料看,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在江苏扬州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发现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残片。无论是出土实物,还是博物馆藏品,其器物造型、装饰风格、制作技法、烧制工艺都与本件实物基本相符。只有底足内施釉的效果上,景德镇出土实物,白油的装饰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明显的刷釉痕迹,这可能也是当时弃之不用的原因之一吧。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器型完全形同,只是装饰图案不同的有青花海浪刻白龙纹扁壶、青花龙穿花扁壶、青花云龙纹扁壶。其中,海浪纹刻白龙扁壶在景德镇珠山也有出土。从扁壶的造型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其所蕴含的伊斯兰文化元素。这也印证了中国瓷器发展史,有一种外来文化元素对中国瓷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文化元素,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元素。明朝的永宣时期是中国瓷业走向全盛的辉煌时期,这与明初解除禁海令、“帝王居中、抚驾万国”的积极对外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远航带回的优质瓷绘原料“苏泥勃青”直接用于青花瓷的烧制,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直接推动了瓷业的发展。“苏麻离青”这种钴料出产于波斯伊朗一带,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与郑和进行贸易的物品。这种优质瓷绘原料在郑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销声匿迹,如今已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特征的标准。所以说,永宣青花瓷在发色上的成就以及明初瓷器的辉煌与郑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中国瓷器最突出的实例。众所周知,从两汉到唐宋中国瓷器的器型变化不大,体现着中国人生活审美习惯,自元朝开始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明初这种变化更为多元化,仅各种扁壶就达十多种器型。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雄浑、饱满、挺拔。如各种扁壶、绘制繁茂的折沿、菱花口大盘,这种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风韵,在西亚地区至今还能看到这类铜质的器物。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不仅在造型方面有浓郁的西亚风格,装饰风格上也是如此。四季花卉中团形多叶莲花纹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多以西番莲为底衬。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的箴言警句,直接歌颂真主。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这件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不同凡响,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http://s16/middle/5dadb873h9952278d013f&690 更换图)破解八角星纹饰的由来及寓意" TITLE="(审出 更换图)破解八角星纹饰的由来及寓意" />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中,在古陶瓷装饰图案的构思,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和表达人们内心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福,各种各样的图案纹饰无以数计。而每一个图案又都包含了一种或多种寓意。这件永乐时期的“抱月瓶”,中心凸起部位的“八角星”纹饰到底寓意着什么呢?
http://s1/bmiddle/5dadb873h9951ee201370&690 更换图)破解八角星纹饰的由来及寓意" TITLE="(审出 更换图)破解八角星纹饰的由来及寓意" />
宝月瓶的八角星纹饰
http://s16/middle/6078ee35x993c26afbcf4&690
6500多年前的含山玉版上的八角星纹
http://s4/middle/6078ee35g97c2330ccf33&690
7000多年前的双猪玉龙上的八角星纹
http://s13/middle/6078ee35g97c23359153c&690
4000多年前的夏代陶尊上的八角星"纹
http://s12/middle/6078ee35g97c23396082b&690
4000多年前夏代陶杯上的八角星纹饰
八角纹到底是个什图案呢、又寓意着什么呢?
是太阳纹。太阳是原始人崇拜的对象之一。与太阳纹表达同一含义的八角星亦称八芒太阳纹。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红山文化的陶器座、马厂型彩陶、崧泽文化陶玉器和良渚文化的陶器上均有八芒太阳纹出现。《中国纹样全集
商 西周 春秋卷》第78页。吴山编著 2009年山东美术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