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版)烈火中变幻的窑变先驱

(2010-09-08 19:51:22)
标签:

窑工

黑釉

光斑

瓷器

唐钧

分类: 廣山笔記

http://s8/middle/5dadb873h8fbaecb11997&690                烈火中变幻的窑变先驱
        今天本来计划写篇宋代钧瓷笔记的,刚要操作健盘突然想起前不久读过的一篇专门写钧瓷窑变的文章,只因为该文章将中国瓷器出现窑变现象界定在了宋代,而使我记忆犹新。假如此文出于一般文人笔下我也不会如此计较,可却恰恰出自知名度较高的专家笔下,不能不说这样草率地对窑变历史时期的界定太缺乏科学性、客观性了。不过对这位女专家也不可求全责备,因为在中国何时出现的瓷器窑变现象,在学术领域的界定是比较含混不清,正是如此我们才要格外注意,以免我们随口一说而怡误后人。我们的责任是在研究了中国陶瓷技术发展史之后,如实地反映,还原历史的本來面貌。这才是不怡误后人的唯一选择。所以今天只好改写中国唐代河南鲁山段店窑出现窑变黑釉以及我国六世纪时出现的乳光釉瓷器。

  很多人在说到宋钧进入汴京宫廷时却往往忽略了早在宋钧出现的四百年前唐钧就早已进入唐玄宗宫廷的事实了!唐代钧窑以禹县神垕镇为中心,是钧瓷的发源地,共发现近一百六十处古! 窑变初始之时,窑工们见窑变则色变!偶然发生的窑变被大都窑工认为是“妖变”,使窑工们十分恐慌,他们大都认为这是人祸将至的不祥之兆,纷紛碎之、弃之、掩埋。并设香堂焚香叩头,求老天爷、求窑神保祐他们不生灾病殃祸!然而人类中毕竟有智慧者,他们不停地揣摩,不断地思考、用智慧去理解这种窑变现象。他们挖空心思地对偶然并多次出现的窑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经过几代人的摸索,从不断失败中再试验、再实践的卓绝过程,才由少数聪明智慧,优秀顽强的窑工在黑釉瓷上成功地重复制成大片的天蓝色乳光斑!这是前所未有的!国外近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种窑变瓷器称为“唐钧”、“黑钧”。唐钧与宋钧有着传承的关系,宋钧是在唐钧基础之上发展的,可以说唐钧是宋钧之先驱。

       唐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宋景深好声乐,尤善羯鼓(腰鼓)。他曾与玄宗论及羯鼓时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南卓,唐宣宗二年及四年,羯鼓录第六页)。青州石末即瓦砚,鲁山花瓷指的是鲁山段店窑生产的带蓝斑的花瓷,河南鲁山段店窑是唐钧瓷器首先创烧。由于鲁山花鼓已在唐代中期盛行,所以唐代花瓷的创烧期不会晚于唐初。

      再有更早出现的乳光釉瓷,也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种乳光釉瓷,这种瓷器出现在六世纪我国福建省怀安,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福建省文管会发现了怀安窑。一九八二年八月进行科考发掘。在南朝和唐代堆积层发现刻有南朝梁“大同三年乂月造,长男乂乂乂”和唐“贞元”纪年的瓷器。出土遗物一万五千多件,有壶、碗、盘、罐、砚、灯等。

http://s3/mw690/5dadb873gda2a9644d9b2&690



http://s6/bmiddle/5dadb873gda2aa1253425&690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断然地提出中国瓷器的窑变发生在宋代,的确缺乏科学性。从更广义上说无论陶或瓷经煅烧之后都在起着化学反映和物理变化,有这样变的有那样变的,变是永恒的。

 

http://s10/middle/5dadb873h8fbc87b2d279&690

http://s9/middle/5dadb873h8fbc89aa9018&690



http://s2/middle/5dadb873h8fbabc39a771&690

http://s10/middle/5dadb873h8fbabf2dab79&690
       以上两件唐代黑釉酒壶(瓶)应属唐代初期河南鲁山段店窑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它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唐钧花瓷,从釉面上的蓝色乳光斑分析看出并非窑工们中后期成功复制出的大片乳光斑的黑釉瓷器,而是我前边说到的并使窑工们十分恐慌的,偶然出现的乳光斑瓷器。肉眼便可看出蓝色乳光斑是非常自然窑变,没有后期人工涂抹白色釉料的痕迹。实际上唐中后期花瓷的蓝白斑完全是人工所为之,与所施白釉有关。它是先施黑釉,烧成后再施白釉,趁未干透时用一种特制的很柔软随和的刮片,安照工匠的审美情趣和技巧刮去部分白釉,露出黑底再烧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这类唐花瓷罐,高三十九厘米、口径十七.二厘米、足径十五.五厘米。是典型的唐花瓷器物。

 

这两件唐初鲁山段店窑生产的黑釉酒壶(瓶)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初唐时期河南地区生产黑釉瓷器的情况,尤其是对偶然发生的蓝色乳光斑的成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对我们更科学更全面地研究宋代钧瓷的进化发展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元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