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试论旅游业循环经济之发展
(2008-12-19 13:29:47)
标签:
新疆旅游旅游漫笔池重庆旅游 |
分类: 旅游漫笔-----大美新疆专著 |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西方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同样,我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具体就旅游业而言,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业中的综合体现
“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而言的。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不断循环利用,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旅游发展各方面已开始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其基本思想也正符合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
(一)旅游规划——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之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对旅游系统进行合理调整的结构性筹划过程。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在旅游规划中我们强调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符合循环经济的资源再利用原则。
(二)旅游饭店——建设绿色饭店,采取节能措施
在旅游饭店业中,循环经济的思想已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例如在全国已开始了建立绿色饭店ISOl4000系列标准的认定。绿色饭店是指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在为顾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的基础上,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ISOl4000系列标准强调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目的是帮助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绿色饭店和lS014000标准的认定必将有助于饭店节能措施的开展,符合循环经济减少能源消耗的原则。
(三)旅游景点——实行景区休眠,控制旅游容量
为了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很多景区的管理已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淡季景区实行休眠制度,对景区进行维修和保养;在旅游旺季时,为防止景区超负荷运转,解决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之间的矛盾,对游客人数实行限制。尤其在法定公共节假日时间延长之后,一年三个“黄金周”,出现了旅游需求“井喷”现象,管理者对此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游人严重超过生态负荷,以利于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旅游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旅游活动方面,倡导旅游者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
二、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旅游的原则要求
循环经济理论要求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
所谓生态成本,就是指人为修复经济生产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所需要的价值。如果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生产大系统的一部分来考虑,我们就会像传统工业经济考虑资本的投入一样,考虑生产中生态系统的成本。我们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有多大的承载能力,如果透支,也要考虑它有多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要有一个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概念。由于生态系统修复的长期性,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考虑旅游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对旅游区进行分区开发和管理,除考虑短期的经济成本外,更要把长期表现出来的生态成本考虑进去。
(二)尽可能利用高科技的原则
目前称为高新技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大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国外目前提倡生产的“非物质化”,即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如利用互联网替代大量相应物质产品的生产。就我国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饭店利用计算机网络预定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旅游景点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者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人员预警,饭店运用高新材料建设以延长饭店的经营时间,使已投入的物质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推行旅游绿色消费的原则
旅游绿色消费是相对旅游一般消费而言的,生态旅游是旅游绿色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旅游绿色消费要求用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饭店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的四、五星级高档宾馆已基本废弃了房间中的一次性用品,以持续使用的固定肥皂液、洗浴液容器来替代。“高档”和“低档”在一次性用品这个问题上是倒过来了,用一次性用品是不懂循环经济和环保,属档次低。一些国家还为此立法,如瑞典在1983年制定了《铝质饮料瓶循环利用法》。目前,我国的宾馆一天一换的一次性用品的浪费是惊人的,无意义的豪华包装更带来巨大的浪费,应该进行改革。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还以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具。如瑞典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试用马铃薯和玉米制的一次性快餐盒,既可食用,废弃后也很快自然降解。瑞典政府还对这种循环经济产品实行免税,使之可以参与市场竞争。
(四)进行旅游绿色核算的原则
如何正确核算出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正确看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很多省市已开展用旅游卫星账户来测量旅游业产业贡献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核算和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样,没有考虑经济收入的背后环境的付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用旅游卫星账户对旅游业的产业贡献率进行核算的研究时,也应吸取绿色GDP的思想,将环境的付出扣除,得以正确衡量旅游业的贡献。
三、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建立和推行旅游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而且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切实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旅游方式,使我国旅游业科学健康地发展。
(一)企业层面的小循环
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生态旅游,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通过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要求旅游景区的开发者、旅游饭店的经营者以及旅游者从微观层面来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即饭店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旅游景点的管理者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景区污染物的排放;旅游者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自己做起的观念。
(二)区域层面的中循环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要求旅游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性经济,做到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生态平衡。如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要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对饭店而言,首先在区域内地理位置的选址上应处于交通便利之处,尽量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物质与能源消耗;饭店的餐饮剩余物可以用于动物的饲养,客房一次性用品的余品捐赠或有偿转让给城市环保部门,促进资源的再利用;饭店的洗衣设备等可提供对外服务等,在饭店客源少时,饭店的车队可以对外出租;饭店不常用的设备不必购买,而是采用租用或其它方式,在较大的范围内实行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三)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要求政府、经营者、公众共同参与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政府应宏观调控旅游的发展,在公众中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对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等;经营者应考虑到旅游发展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均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公众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实现消费行为的生态化。
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等措施来共同推动。
(一)加快制定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建立循环经济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等,但最根本的是必须加快制定有关循环经济的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国家绿色消费法》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法》;同时,建立具体资源再生行业(如家用电器、容器等)法律。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该体系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绿色制度环境,包括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等;绿色规范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等;绿色激励制度,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法来规范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相应的其它法律条文与一些部门性和地方性的规章制度来调整,其中与循环经济方面相关的法律规范较少。因此,要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应加快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
(二)建立旅游绿色技术的支撑体系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遵循技术思路,通过对旅游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大幅度降低旅游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建立“旅游绿色技术”体系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力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生态服务,把旅游活动需要的方便舒适的衣、食、住、行、娱乐及购物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服务产业生态化,这样使整个旅游过程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包”,达到全过程对环境的无污染;建立生态饭店,供应本地生产、加工的食品以及在同一生物链上生产的肉类等,并要保证这类食品是绿色健康食品,它不仅能满足人类所需的营养,还要使其有机废弃物可直接作为动物园的饲料或植物园的肥料,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循环;创建生态商店,专营各种天然食品、饮料、化妆品、纯棉服装、丝织品、手工艺品以及有关生态环保的书籍和小型技术设备,店内可赠送或出售当地的生态旅游体系介绍,宣传生态化旅游的特色和生态化服务体系等;开展生态交通,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或电能驱动的交通工具,或者以步代车,不用有害于环境和干扰生物栖息的交通工具,同时对道路交通网要求生态设计严格合理。
(三)以生态教育推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
生态教育在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尤为重要,是生态旅游软件运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与传统旅游的区别所在。它主要包括:在旅游区内设立环境教育的基础设施,如在生态环境景观旁设立科学解说、提醒旅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箱等;利用多媒体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环保教育,如在门票、导游图上添加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等;采用适当的处罚手段,引导规范游客的旅游习惯和行为绿色化;在景区内为游人配发印有生态旅游口号、必须返还回收的废品收集袋;提倡在适当地方开展游人植树或会议纪念树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意识。旅游院校应开设生态旅游、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与意识。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通过生态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行,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创建工农业旅游的生态管理体系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旅游活动的生态化、对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管理者进行可持续的生态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立生态旅游的技术方法和实行生态化管理,对旅游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管理,对旅游设施、场所的生态管理,对旅游服务业的生态管理,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等。经营者的生态管理主要表现在: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生态旅游管理技术和理念,建立起一套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运作机制,引进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改变和调整生态旅游消费模式,在旅游景区实行征收生态环境费用的措施,加强生态旅游可行性研究,组织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示范工程,运用经济手段限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