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鹅口疮?
(2012-06-02 21:23:01)
标签:
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真菌健康 |
分类: 口腔知识 |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多见于婴幼儿,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伪膜,有时这种伪膜白得象雪片一样,因而得名。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鹅口疮症状较轻时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症状较重时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鹅口疮较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妈妈产道有念珠菌感染。有统计表明,正常新生儿的鹅口疮有99%是出生经过产道时,接触到妈妈阴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
2、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
3、奶瓶等喂养器具不洁。婴幼儿的奶瓶等喂养器具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菌群失调。婴幼儿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盲目使用类固醇类药物可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鹅口疮的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消毒24小时内没有使用的奶瓶,需要重新消毒,以免病菌滋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固醇类药物,不可自行滥用抗生素,不可盲目使用类固醇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