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2010-07-13 21:16:49)
标签:

世博会

世博园

中国馆

清明上河图

德国馆

动力源

旅游

分类: 游记

    上周带儿子去上海世博会整整逛了一周。就我自己我是不会考虑去的,因为去之前就知道排队的人很多,现在加上中小学又放假了,知道人肯定少不了,但为了让儿子见见世面,也为了磨练一下他的耐心和意志,所以还是去了,而且是去了整整一周,每天都待在世博园里,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排队:世博园的人确实是多,您看看我儿子在瑞士馆拍的馆外的人山人海的照片吧。那些白色的凉棚就是专为排队设置的,还算不错了,里面会不时地有雾状的水喷出,用来降温,效果还不错。在热门馆外一般会有6~10个这样的凉棚,在里面拐一个弯再拐一个弯地排,这还不够用,队伍就会排到凉棚外,您看到的那些打着伞排队的,就是在队伍最后面的,排到凉棚外面去了。热门的馆排队一般是不会少于三小时的,据传说最恐怖的是沙特馆,有排到8~9小时的,不知是否属实,但我知道的排7个多小时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用我儿子的话说,小马扎是逛世博的必备武器。尤其是排队排到最后,您看看那些没有马扎的人向有马扎的人投来的羡慕的目光就可以知道。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世博园展馆外排队的长龙

    值得一看的馆:世博展出的主题,大部分是高科技,环保,低碳,新能源等等,总的来说是发达的国家的馆做得比较好,值得一看,另外值得一看的馆一般排队都比较长。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但由于是东道主,倾全力打造,因而也还做得不错,值得一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清明上河图放大了30倍做成多媒体,上面的人物都动起来了,感觉比较壮观,也比较有创意。还有一些主题馆,比如城市地球馆,我觉得做得很不错,内容很丰富,但没什么人排队。就我看过的馆中,觉得德国馆和日本馆做得最好。德国馆最后的高潮是动力源,一个巨大的金属球上有数万根二极管,金属球会随着观众呼喊声音的不同变换图案,会冲着喊声大的方向睁开眼睛,会向喊声大的方向晃动。其他据说比较好看的馆还有俄罗斯馆,石油馆,日本产业馆,但我们都没去。其中石油馆和日本产业馆在浦西。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动力源的金属球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金属球随观众的呼喊声变换图案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图案又变了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金属球朝呼喊声大的方向睁开了眼睛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金属球向喊声大的方向摆动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金属球在旋转


    沙特馆:不明白沙特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队,其实里面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一个巨大的球型屏幕,上面在演示沙特的地理地貌,人文之类的,观众坐在传送带上观看,十来分钟就传送走了。除了屏幕巨大之外,并无其他特色,觉得要排队七八个小时的话很不值。我们是赶在大暴雨之后去排沙特,所以只排了两个半小时左右,比较庆幸,要真让我排七八个小时的话,我会很后悔。还有一些小馆,也要排队一两小时,就是放几段3D电影,或大屏幕的电影,或270°屏幕的电影,内容并无什么创意,感觉排一两小时,看这么几分钟的电影很不值,很无聊。

    世博园内的服务:安检比较烦,液体的东西都不让带。自愿者比较多,尤其在世博轴一带,有事问他们一般比较清楚,感觉训练有素。园内有免费的巴士,免费的轮渡,可以浦东浦西来回看,好像还有园内的世博地铁专线连接浦东园区和浦西园区,临回家时才发现,没去证实。据说园内有行李寄存,没证实。据说,可以中途出去,象国外一样,在手背上盖个戳,凭这个戳当日再进园不用门票,也没去证实。园内到处都是直接可以饮用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也可以用瓶子接。世博园内吃饭很贵,感觉涨价幅度最小的就是肯德基,35元左右一份套餐,但排队的人很多。在一个叫做丰收日的浙江餐厅吃了一个宫保鸡丁套餐,除了宫保鸡丁就是一点咸菜,加一小碗西红柿蛋汤,一小碗米饭,要了俺68元,而且更可恨的是,宫保鸡丁里都是花生豆,根本没两块鸡丁,味道也很差,把几块钱的盒饭做成几十块钱的套餐来卖,还这么克扣,感觉他们做人很不地道。不要去丰收日就餐,巨黑!

    观众素质:看世博会的基本都是中国人,极少见到外国人,白皮肤蓝眼睛的更少见,一万人里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在排队现场,地上垃圾了点,但排队秩序总体还算良好,虽然偶尔会有人加塞,从后面往前挤,但绝大部分人还是很自觉的。这点让人感觉有些欣慰。我在排太空家园馆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状况,有一段是拿布带子围的,结果那个带子断了一小截,当时也没有工作人员或自愿者看见,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小豁口,就有人从那个豁口中跑过去,然后就排到了前面那一拨人的最后面,这样的捷径能省三四十分钟的排队时间,但是只有三四个人从那个豁口处加到前面,那么多排队的人虽然也很清楚那个捷径,但是都没有去占那个便宜。更有父子俩,老爸拉着儿子从那个豁口加进去,结果被他儿子拉回来了。看到这场景真有些欣慰。虽说排队现场有乱扔垃圾等不好的情形,但也有这样好的情形。总体感觉观众素质比我预期的要好些,尤其是年轻人,感觉他们的素质比上一代有提高,所以很欣慰。
文化苦旅——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在免费渡轮上拍的卢浦大桥

    我们住在离世博园两站地的旅馆,看完世博中国馆后,儿子跟我说经过他计算,俩人坐地铁回去比坐巴士回去大约可以减少22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从那之后,每次都坐地铁,但每趟多花一块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