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在成长中不断成功
——第四届美、加华人(中国站)高尔夫对抗赛赛事回顾

第四届美加华人赛合影
年年相似,又是一年盛会到,2008年11月1日,期盼已久的第四届美、加华人(中国站)高尔夫对抗赛欢迎晚宴在广东东莞太子酒店隆重举行。
以绿草、蓝天为主色调的大气富有浓郁高尔夫情调的背景板,热情周到的工作人员环绕四周,温情的气氛让远道而来的嘉宾们一洗旅程的疲惫,人们的脸上洋溢着重逢的喜悦,在背景板上笔走龙飞,签下姓名的同时,也把一份欢乐和祝福传递给大家。

第四届美加华人赛签名留念板
晚上六时,在现场柔和的灯光映衬下,出席欢迎晚宴的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40多位贵宾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欢迎宴会上,加拿大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Ben
Chan和美国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Peter Moy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Ben
Chan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同时预祝大家发挥水平,决出风采并祝福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越办越成功,以了却无数游子的思乡情结,让他们每年都有机会回家看看,感受故乡的温馨,亲眼目睹祖国的兴盛。Peter
Moy的致辞满怀激情和憧憬:“自从2005年我们第一次回到祖国,举办首届美、加华人(中国站)高尔夫对抗赛,我们已经连续第四次组团回来;这个比赛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中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希望把‘美、加华人(中国站)高尔夫球对抗赛’办成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为海外的华人创造一个回家看看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个比赛。”
两位会长的精彩致辞将现场欢宴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频频举杯,无论是新朋旧友,一种温馨与知交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也驱走了旅途的艰辛。在觥筹交错中,大家一起讨论沿途见闻、祖国的变化、历届赛事的精彩趣闻。
两个多小时欢乐、温馨的欢迎晚宴让出席的嘉宾们品尝盛筵的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赛事将会圆满成功。从11月2日到11月7日总共有五场赛事,每天一场,其中11月5日为自由活动日。五场赛事分别在东莞中信长平高尔夫球场、惠州棕榈岛高尔夫球场、东莞海逸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五个球场举行。
本次比赛每站都设置了多项大奖,此外为了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组委会还独出心裁的设置了BB奖,即每站比赛的总杆倒数第二名将获得此奖,也就是获得此奖的选手必须要“最差的手气,最好的运气”才可得到。为了保证赛事的公平合理,使每位参赛选手始终坚持乐于投身其中,赛事组委会推出个人积分赛,即每站赛事的净杆前10名将获得相应的积分,第一名100分,第二名90分,第三名80分,以下依照名次10分递减,5站赛事结束后,总积分的冠、亚、季军获得精美奖杯及奖金。同时,除第一站之外,在接下来的第二、三、五战赛事中,美国队和加拿大队每队还须各抽出16名队员参加四人四球赛团体对抗赛,赛事结束后累计积分,排名领先者获胜。
精彩的赛事、周到贴心的服务,宾至如归的感受,这些都是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的组织者们精心奉献、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他们始终追求、坚持如一的目标。

诚致国际总裁助理-Jojo
提到美加华人赛,赛事发起者及主要负责人之一的JoJo脸上荡漾出满足的笑容——也许她的思绪飘回了从前,从当初的青涩懵懂到今天的驾轻就熟,一路上,有过泪有过笑,有过快乐有过失落,但无论笑与泪,快乐与失落,这都是一种成长与成功的喜悦,所有的这一切,都让JoJo心存感激并深感幸福。但我想更重要的是,JoJo将在今晚重逢阔别一年有余的很多知己好友,是他们帮助JoJo在事业上、人生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此赛事的发起人Jimmy
Chen、Alan Chen一直扶持和帮助着JoJo不断成长并成熟,还有Peter Moy 、Ben
Chan两位会长的督促和指导以及球会广大会员的支持。在所有参与者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下,美加华人赛逐渐成为广大的海外华人与故乡联系和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海外广大华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广大海外华人更好的亲近故乡、了解故乡、融入故乡。
第一站.东莞中信常平
11月2日,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的个人热身赛在东莞中信常平高尔夫球场举行。
比赛的第一天,从去年阔别至今,时间已整整过去了一年有余,再加上不少新面孔的出现,对方的实力如今究竟怎么样,美、加两队嘉宾心中都没数。但不管双方的实力如何,始终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全心全意感受比赛的愉悦氛围中才是最重要的。

开球仪式
上午,球会一号洞前,巨大的背景板,欢乐的人群,随着Peter Moy、Ben Chan、Jimmy Chen、Alan
Chen分别开出彩球,宣告美加华人对抗赛正式打响,红色的烟雾也预示着赛事会有美好的开端。
东莞中信常平球场虽然看上去难度不大,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嘉宾们全程都需慎思审度。南国的秋风让人神清气爽,比赛在激烈而快乐的氛围中展开。截至下午四点钟,比赛结束,客人们谈笑归来,光看他们交成绩卡时的脸部表情便不难得知,每个人都从比赛中获得了足够的乐趣。

果岭谨慎推杆
高尔夫运动的初衷便是在蓝天白云下,约上三五知己好友,尽享温暖的阳光和怡人的空气,而这一切都在这里实现——嘉宾们纵然有些许压力,但尽享回归的温暖和油油的绿意定将成为他们此次归来的最大收获。
下午六点,颁奖晚宴在当日下榻的酒店举行。最先颁发的是最近旗洞奖,分别由Peter Moy、Albert
Wong获得;最远距离奖由Ken Chung获得;两杆近洞奖得主分别是Manfred和Peter Fung;净杆季军由Edmond
Man获得;净杆亚军由Eric Siu获得;净杆冠军和总杆冠军则分别由Roger Li和Jack
Zhang荣获;最后的BB奖则由Gavin获取。

关注成绩单
颁奖结束后,
Jimmy对获奖嘉宾表示衷心的祝贺,从第一天的成绩来看,美国队已经初露锋芒,但不用担心,后面还有四站等着参赛的嘉宾们一展身手呢!
第二站.惠州棕榈岛
11月3日,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首站两队对抗赛比赛在惠州棕榈岛高尔夫球场举行。这已经是本次比赛的第二站,相信嘉宾们已经从第一天的较量对对方的整体实力有所掌握,这一回应该能调整状态发挥出实际水平了。

时刻讨论高球战术
走进惠州棕榈岛,就如走进了一个被绿色覆盖的热带休闲康体天堂,来到这里,使人忘忧解烦,27洞的国际级高尔夫球场让人不禁想亲身体验这个活动的魅力,相信这种魅力也感染了所有的球手。相对昨天,虽然天气不是很好,出发前的大雨给赛事的顺利进行增添了未知,但大家的热情似乎被这雨浇灌的更加兴致勃勃,全身心地投入使得技术和身心也逐渐完美结合起来,所以相对第一天来说,比赛更激烈。

发球前沉心静气
下午四点钟左右,球员们陆续从赛场返回,较之昨日,精彩的赛况之余也平添了一些兴奋。
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最近旗洞奖分别由Casey Chan、Ricky Lam、Jimmy S. Moy、Joe
Lee获取;最远距离奖得主是Jimmy Yu、两杆近洞奖由Eric Siu获得;Ken Chung获得净杆季军奖;Ricky
Lam获得净杆亚军;净杆冠军和总杆冠军分别由K C和Alan Chen获得;Sunny Yung获取BB奖。

如俏皮的顽童关注考试成绩般
当天的团队竞争中,美国队在每队各抽16名队员参加的四人四球赛团体对抗赛中以15.5:8.5战胜了加拿大队,从比分上看,双方团体的在第一场的发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希望随着赛事的进行,加拿大队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调整状态,赛出最好的水平,让比赛更好看。
第三站.东莞海逸
11月4日,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第三站比赛在东莞海逸高尔夫球场举行。活动当天,风柔雨疏,虽然难免有些凉意,但丝毫不影响嘉宾们下场勇创佳绩的好心情。

美加华人赛东莞海逸站合影
东莞海逸是一家纯会员制的海边球场,号称是“亚洲第一首富”李嘉诚的后花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高品质的球场,加上完善的管理和名人效应的堆累,使得希望在这个球场一试身手的球手络绎不绝。为保证本次美加华人赛的顺利开打,本次赛事的组委会在一年前就已经排队预订,就是希望高质量的球场能给参赛的选手带来美好的参赛体验。

勇士出征
比赛的第三天,经过前两个回合的较量,双方已将各自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比赛也逐步进入白热化,在场上谁也不愿成为落后的一方,双方的较量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而且不但在赛场上,就是在赛后双方的“唇枪舌剑”也使得比赛越来越有看点。

蓝天碧草间潇洒挥杆
激烈的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钟,从团体赛的成绩来看,加拿大队似乎还没有扭转落后的趋势。截至当天晚上,美、加双方的计分为31.5、16.5,整整相差了一倍,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时间是有的,机会也有的,谁将最终成为最后的赢家,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轻易断言。赛后,双方球员对组委会安排的本次比赛场地赞口不绝,纷纷要求明年在这个球场上进行新的较量。

颁奖晚宴绽放朵朵笑容
在个人成绩排名方面,当天最近旗洞奖得主:Alan Chen、Anthony、Charles;最远距离奖得主:Alan
Chen;两杆近洞奖:Manfred Cheung;净杆季军奖、净杆亚军奖、净杆冠军奖、总杆冠军奖分别是:Stephen
Tung、Dominic Chu、Ken Chung、Manfred;BB奖:Jason。
第四站.中山温泉
11月6日,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迎来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的第四站。
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是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山温泉球场的与众不同。相比国内其他球场,球会没有球车,球员下场打球必须步行,但这无法影响嘉宾们一战到底的激昂情绪。相比前三战,赛况少了几分激烈,增添了一丝愉悦和温情。赛事接近尾声,大家的心情也从赛场的躁动中慢慢回归到享受难得的静谧与从容——或许,在自然与从容中,嘉宾们才更接近于高尔夫运动的本质和真味。

Chris & Watson Kong
在这场赛事中,不少球员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Watson
Kong,虽已75岁高龄,却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爽朗的笑容、潇洒的挥杆,真正诠释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Krste
Vaslve,这个瘦瘦高高的白人,在一群黄皮肤中显得格外突出,到现在为止,他已是四朝元老,一场不落,希望在未来的还能见到他和蔼的笑容、健硕的身影。

获奖情绪高涨
当天由于没有团体成绩,个人赛事成绩成为众人瞩目的亮点。当天最近旗洞奖得主:Ben Chan、Ricky Sun、Albert
Wong、KC、John Chen;最远距离奖得主:Albert;两杆近洞奖得主:Stephen
Tung;净杆季军奖、净杆亚军奖、净杆冠军奖、总杆冠军奖分别是:Ken Chung、Peter Moy、Ricky Sun、Roger
Li;BB奖:Deniel cal。
深圳观澜湖站
经过几日的奋战,11月7日,终于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迎来了此次对抗赛的最后一站。这是比赛的第五天,也是赛事的最后一天,蓝天、白云、绿草地以及久别重逢的朋友,此情此景真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球车列阵 蓄势待发
下午4点,选手们在落日余晖中收杆。当天美国队与加拿大队的积分分别为23.5、20.5,加拿大队后起直追,但因是比赛的最后一天而无力回天,最终美国队以总积分70.5战胜加拿大队(总积分45.5)。比赛的结果本不是重点,大家更在乎的是叙述久别重逢的友情,十八洞后大家依然谈兴不减,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

奋战沙场
欢送晚宴上,加拿大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会长Ban
Chen发表了讲话:“今年是我们美国华人和加拿大华人朋友第四次一起回来了,我非常怀念我们回家的这些日子,非常高兴见到这么多老朋友,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每一年都感觉不一样,我们期待明年再次回来。”美国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Peter
Moy再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和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在JoJo领导下的赛事组委会的各位同事辛劳细致的组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高度的赞赏。在简要地回顾了美加华人赛的发展历程时,他说,“美加华人赛从第一届的十几人的参与,到现在近五十人的参与,美加华人赛已逐步成为在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圈中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海外华人参与进来,让全世界的华人通过美加华人赛更近距离的了解中国,希望未来的赛事越办越好!”

美国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Peter Moy

加拿大华人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Ban Chen
至此,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精彩落幕,嘉宾们温情举盏碰杯间共同祝福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华人、华侨实现常回家看看的心愿,搭建美、加、中三国之间更多更精彩的交流平台。我们一起相约明年再见!

Waston Kong被美、加业余高尔夫球协会会长授予"最佳贡献奖"
当日成绩,最近旗洞奖得主:Edmond Man、Manfred Cheung、Joe Lee、Willam
Lau;最远距离奖:Waston Kong;两杆近洞奖:Alan
Chen;净杆季军奖、净杆亚军奖、净杆冠军奖、总杆冠军奖分别是:Jimming Chen、Edmand Man、Ken
Cheung、Alan Chen;BB奖:Robert Ho。
结语:
在比赛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1月7日,所有的人无论是球手,还是工作人员,大家不分彼此,一起合影留念。为了这次回归,大家一同等待了整整一年,此去一别,又是一年。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黯然销魂不是它的基调,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才是吟唱在每个人心头最美的歌。明年秋高气爽之时,就是我们再见之日,届时大家又将欢聚在一块。
此时此刻,相信有一个人的心境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JoJo。一路走来,她有太多的感慨和感言: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精神世界,都是自己的一片天空,一块芳草地。但如果每天都发现自己在进步,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
追求成功境界的路上,曾徘徊,迷惘,失落,却不曾迷失方向,反而更加执着,更加孜孜以求。远去的日子,远去的生活,远去的人和事,都让它留在记忆的长河里。
世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迈向更高台阶的起点,为着更好的明天,为着更新的辉煌与希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所有的努力都是珍贵,即使前方再难,未来更远,但在迈步向前的征程中,只要我们留心,总会看见路边最美的小花。”
更多赛事花絮















注:第四届美、加华人高尔夫对抗赛由诚致国际休闲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承办。
为您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您满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高尔夫赛事承办
请拨打诚致国际赛事部直线电话:(0755)33011042;
联系人:梁芳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