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晚春情话》

(2024-03-02 14:41:23)
分类: 读书、看剧
韩松落的文字,真的很喜欢。微博关注了他,又觉得亲切很多。
一直期待着这本《晚春情话》,年前当当上就预订了,这周才到。
还是小酒窝的那句话:感谢创作者们,用心血供养他们精神贫瘠的仰慕者。

先读两篇后记。刚刚读过的特德·姜的《呼吸》里,也很喜欢作者写的后记。每一篇小说的灵感来源,回头再看,能够看到作者的一些想法。像作者说的,以后的每一本小说集,后记都要继续写下去吧。
《我父亲的奇想之屋》,以前买过薄薄的单行本,这次先重读这一篇。正好刚刚读完一本特德·姜的《呼吸》科幻集,喜欢这种有点儿脑洞大开的故事。
书名那篇《晚春情话》,看出来是写别人的事,文字虽好却没那么喜欢。
比较喜欢的当然是前三篇。作者像玩个游戏,人物都有相互的影子,但又不同。有点儿像苏方的小说,人物都叫陈年和王麦,不同的平行空间里就发展出无数个不同的故事轨迹。
《鱼缸与霞光》,那种想要离开的冲动,应该是作者的体验,还有那种离开的人对留在原地的人的影响,还有就是,如果不是现在的大数据时代,其实很多追寻那些失踪的人的人自己也已经成为了别人眼里的失踪者了。小时候最羡慕那些离开的人,看到有人拎着旅行箱去火车站都会心升对远方和未知的无穷期待,所以长大后也越走越远。还有那些中途转学走掉的人,都成了传奇。只不过后来竟有机会再见,不过是平常的人和事。中学时班里有个特别聪明的回族男生,读书好长相清秀,突然有一天全家搬走去了省会,在留在小城的我们中间造成无限的轰动和怅然。很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分到一所工科大学教书,突然有中学同学领着他来看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科男生而已。原来他家搬到省会后,因为课程的差异留了一级,后来考到了这所大学,所以我竟成了他读书的大学的老师。当年的传奇在这里相聚,就再也不是什么传奇,去魅了。
书里提到的两本书,居然是我看过的,而且印象极深,但也有快三十年没有想起过了。老鬼的《血色浪漫》,是九零年第一次出省去四川玩时读的。还记得那个暑假,在西南财经大学的宿舍里,外面大雨,室内闷热,一直在读这本书,还记得老鬼在姑姑家的生活,回到父母家后撒尿也问着姑姑家的方向。为了出去串联,把妹妹绑起来砸碎父母衣柜拿钱,十几岁在内蒙插队时被判了反革命,一个人搬石头,对一个姑娘绝望的单相思,好朋友的背叛。记得书的封面是红黑色,但具体样子忘记了。西德尼·谢尔顿的《镜子里的陌生人》,也是大学时看的,隔着三十年还记得,那个被称为好莱坞的婊子的跟谁都睡的姑娘只不让这个巨星碰。
书里的主人公李志亮没事骑着自行车去城外游荡,回来时自行车把上挂着一个用蓝色野菊花和麦秸纺织的花环,应该是作者会做的事,或想要做的事吧。
《雷米杨的情歌》,原以为是写一个过气歌手回家乡演出,但由着一个年轻说唱歌手谈起父亲,揪出了多年前的往事。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秦志明与何林杰,两个识于微时的在广州闯荡的北方人,各方便都很像,只是秦更圆熟一些,何有些棱角。登台唱歌时,秦会戴上假面具取悦观众说一些串场的话,虽然他十分厌恶,但也悉心学习应对自如,可何全然不敷衍竟然成了“够酷”的风格。这种结果也是让人感慨。
《雷米杨的黄金时代》,之前在公号上看过一段就没有了,那些神龙不见尾的人愈加神秘,像聊斋里的传奇。那个谣言,居然有那么大的力量,不能报复,也不能自证,就可以摧毁一切。
先过瘾般地读一遍,有时间再慢慢重读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爸的趣事
后一篇:片刻悠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