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2011-03-14 09:08:15)
标签:

旅游

休闲

摄影

图片

贵州

雷山

南猛村

乡村

实拍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在祖国西部的黔东南州雷山县,有一个因“南猛芦笙舞”而出名的村寨——南猛村。 1956年南猛芦笙队代表雷山县参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庆典。1957年该村的苗族芦笙艺术表演队队员杨炳福、杨炳芳被邀参加国家文化部组团代表中国到莫斯科出席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以其古朴高昂的芦笙舞曲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苗族文化魅力,第一次把芦笙艺术带到国际舞台,因此回国后南猛村被文化部命名为"芦笙舞艺术之乡"。南猛村还于2002年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列入《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村寨。被联合国专家列为“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关系项目村”。

    1982年5月,南猛女子芦笙队被选出席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她们以自吹自跳的崭新形式,别具一格的舞姿,洁白靓丽的服饰,神采飞扬地跳起“苗族女子芦笙舞”,被观众誉为“苗岭飞来的四只白天鹅”,享誉京华。

    近几年来,日本、美国及国内的电视台、美术学院的新闻记者、专家学者均不惜徒步到南猛村考察、拍摄苗族芦笙文化,对南猛村浓郁的苗族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村现有30多名苗族青年男女长年在国内大中城市文艺表演团队从事苗族芦笙歌舞表演。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这个寨子的人们喜养画眉,是我所到村寨中最多的,说是“画眉村”一点也不过分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挂着诸多牌子的小木屋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春天来了,村民们也忙起农活来了。由于青壮年的人都外出打工,村子里留下的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村边的这颗棕树,据说它的皮是村民专门用来编织棕索的。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典型的农村老年妇女形象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村口的公用电话广告牌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率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其小孩子也骑上了好自行车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做秧地之前,还得必须先喷晒农药把水田里的浮萍除掉。这家的男主人已外出打工,只剩下这两母女留守了。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看,这小女孩还很懂事的,举起手跟我说再见哩!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上坡劳作的妇女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打工挣钱回来盖起的大房子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已经成为历史的“发展烤烟生产通告”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山里人家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村头的千年古树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忙碌劳作的妇女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苗族人家春节大门贴的红对联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行成,看来这村子里的“三八”节还真热闹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晒太阳的小狗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画眉叫春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冬春草木干,防火是第一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冬春草木干,防火是第一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村头的广告牌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三八节活动经费开支公示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村头的广告牌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辛勤劳作

 


乡村影像记录(一)——南猛村
春到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