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2009-12-30 19:36:48)
标签:

旅游

休闲

苗族

苗寨

游记

摄影

图片

实拍

贵州雷山

博物馆

公米阿

      

     从也蒙苗寨出来,得知全国第一家村寨苗族博物馆就在不远的乌达村上马路苗寨,我们于是不顾疲劳赶往探访。上马路苗寨是达地乡的一个村民组,30户苗族散居在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这是立在公路边的苗寨标识碑。上马路的地名来自马帮经过的路,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茶马古道遗址.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 公米阿呼悠”。猜想可能是苗语地名吧!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这是在公路边拍摄的苗寨一角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沿着这条新修的路进寨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与其他苗寨不同的是这个苗寨没有吊脚楼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别具一格的苗女服饰(翻拍照片

 

    上马路共有30余户,有韦、白两姓,其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等文化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尤其服饰和建筑独具特色。他们的服饰以黑色为主调,妇女绾发于头顶,插有银簪,上穿琵琶短衫,下穿长裤,外围多层围片,端庄而又婀娜多姿。男子穿长袍马褂或短衣,包头帕,衣服的胸前和背上都绣有蛙龙和犀牛龙的变形图案,精美而具有张力。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全国第一座苗寨(自然寨)博物馆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我们从东方来”十分醒目。这支苗族是随大迁徙队伍先迁到榕江车江大坝,后又碾转来到丹寨。由于年景动荡,他们又翻山越岭来到上马路寨落脚。他们在这里伐木为屋、开山造田、男耕女织、繁衍子孙,自称为“八寨苗”支系。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北京大学四位学生曾到这里探访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在稻田里的崇拜物——蛙公(形状象青蛙),传说蛙公能呼风唤雨

    传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寨子,寨子下边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枯。水井里有蛙龙,而犀牛龙也常来嬉水,它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然而有一天,一个坐月子的苗族妇女,到水井边洗孩子的尿布,遭到蛙龙和犀牛龙的厌恶。于是犀牛龙大叫三声,蛙龙回应五声。顿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崩地裂,形成了如今深深的山谷。犀牛龙随风雨雷电而去,远走他乡。临走前吩咐蛙龙说:“我走了,你留下保佑这个寨子”。于是蛙龙(后来人都亲切地称为蛙公)便变成了一块形似青蛙的石头,稳稳地“坐”在上马路苗寨上方的一块稻田中央。虽然龙王离去了,可那稳稳落坐在稻田中央的那一块酷似青蛙的石头(蛙公)和这口水井依然存在,保佑和养育着上马路世代的居民。

探访上马路(公米阿呼悠)苗寨博物馆                                        这是寨子里传说中的犀牛龙

    在寨子里韦组长的陪同解说下,我们参观完了整个苗寨。临别时,韦组长一再挽留我们吃中餐,但因我们行程太紧而作罢。上车前回头一看,公米阿呼悠苗寨既是那样的宁静和平凡,我不由地想起了《桃花源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