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〇后”来了
| 分类: 书后的故事 |
文|俞晓群
我组织出版“海豚小精装”随笔系列图书,已经有七年时间。最初是董桥《小品》《橄榄香》和《英华沉浮录》,它们有“当代中国第一散文”的美誉。直到王强《书蠹牛津消夏记》、韦力《琼琚集》《上书房行走》和《硃痕探骊》,两位藏书家中西互照,也将“海豚小精装”的影响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两年前我曾以年龄为序,从“三〇后”到“八〇后”,一口气写下多篇文章,用一个个人物故事,串起这个时代笔墨传承的一缕流光。他们都是书写随笔的高手,我为他们出版漂亮的集子,回忆与他们交往的日子,积年累月,其乐融融。
到“九〇后”,时间戛然而止。
终于在那一天,王强先生发来微信。他说有一个年轻人叫李一格,有超常的写作天赋,她出版过随笔集《格外》。当然她的才华还在更多方面显现:二〇一四年,她放弃美国常春藤盟校的申请,考入全球创新精英大学Minerva——这是一所比哈佛还难进的先锋大学,当年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她担任清华iCenter导师。她担任亿航无人机公司北美副总裁,二〇一四年,该公司已经获得A轮一千万美元和B轮四千二百万美元融资。她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创客班导师。……
但今年,李一格只有二十三岁。现在她又有一部新稿《逐步》完成,思想的摹写,跟随着青春的脚步,在世界上行走:如此扎实的童子功,如此空灵、柔顺、深邃、跳跃、闪动的表述才华,即使是一位文坛老手,也不时会发出情不自禁的惊讶之声。王强先生以善读书而名天下,他深深赞叹一格的文字之妙,亲自推荐她的书稿,亲自为她的新著书写序言《风与空气的印痕》。
终于在那一天,极忙的王强先生破例陪伴李一格来到海豚出版社。第一眼印象:一个完完全全的小女生。虽然她美丽,虽然她显露女性优雅的形态,虽然她的目光中不时闪现出超乎年龄的自信,但这一切都被青春与纯真包裹着,反而使她的气质显得出尘超逸。
此时,我却想到一格得以成就的两点基因:一是当她与朱军站在一起主持节目时,她内心中感念早年父亲不断在她耳边絮叨的两句话:“写点儿吧”和“说两句”。还有母亲对她的告诫:“人看问题自己得善良”。再一是她的人生阅历,那么多超常的见识,使她的目光由单纯和惶恐,早早变得坚定、自信和平静如水!有人说二十世纪是科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人文世纪。自由的选择,为我们的“九〇后”打开一扇人文之窗,也许这正是一个族群未来的希望。
《逐步》封面设计,主体黑色,像女性一袭高雅的晚礼服。在封面左上部运用凸起工艺,缀着阿根廷画家Xul Solar的作品,以大红烫金色块为主调,画面跨过书脊,正面烫着半个蓝月亮,背面烫着一个金黄色的太阳。书中每章之间,都用Xul Solar的画做隔断。
此时,我又想起一格的第一部著作《格外》,跋的题目是“成人之美”。那时她还是一个高中生,此题一语双关,既感谢编辑的辛劳,还透着她步入成年的欣喜。这一册《逐步》,采取端庄的设计风格,为她的成年之旅平添一束馨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