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妞妞

分类: 书后的故事 |
二〇一〇年下半年,我刚到北京海豚出版社工作不足一年。诸事刚刚起步,有些影响的项目如“几米绘本”“海豚书馆”等,每天忙得昏昏沉沉,时常会有抑郁的情绪涌上心头。实在耐不住,我就去找沈昌文、郝明义和于奇聊天,那时他们在办“逻各斯”公司,地点在北京东部万达广场。于奇对我说:“如果出现抑郁的状况,搬一张椅子,到太阳下面坐坐,喝茶、聊天、读书,会有缓解。”后来她的建议成为我的习惯。
那天我又有些压抑,在百度上胡乱搜索自己的名字,蓦然发现一篇文章《书市商海追梦人》,文中写道:“然而夏季的酷热,终于未能阻断我的人缘书缘。消失多年的‘俞晓群’犹如空降般‘华丽转身’——其新著《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于我无疑是少有的欣慰。我几乎抢一般地从网上购得此书,并用了整整一个夜晚把它读完。”
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银鱼妞妞”,我再百度一下,发现他(她)的老巢在“豆瓣读书”。实言之,此前我不上豆瓣,只是这次发现把我吸引过来。也是此君购书量巨大,阅读量惊人,每月都会晒出他(她)的购书单,十部、几十部都是有的。看到“妞妞”赞扬我的工作,跟帖者七言八语,夸赞的少,质疑的多。诸如:
“俞晓群志向很好,烧教育社的钱啊。”
“光图名不行,还要培养人才,这就是俞晓群与范用、沈昌文的差距。”
“《新世纪万有文库》《书趣文丛》库存很多啊,怎么能叫好书呢?”
“辽宁出版集团的老总是任慧英,他只是副总。”
还有人写道:
“妞妞,俞晓群能有您这样的粉丝,一定会很得意吧!”
此话一语双关,一是说“银鱼妞妞”网上江湖地位很高,他(她)粉我,我自然很得意;再一是“银鱼妞妞”在豆瓣上的形象,见于他(她)的头像,那是一位活脱脱的大美女。
确实,那时我根据“银鱼妞妞”的留言,心中想象:他(她)是一位女子,住在北郊一处别墅区,公务员,有藏书的处所,“既爱红装也爱书装”,购书数量大,有眼光,出手阔绰,藏书不在增值而偏重个人爱好,存书约三万余册,时常病病歪歪,……
见笑,以上只是我的八卦幻想。其实我对“银鱼妞妞”最好的印象,还是他(她)的学识,他(她)品评和挑选书籍的见解,他(她)文辞的古雅风范,以及他(她)谈论世事时,表现出宽容、平和与中肯的态度,很少有挖苦与偏激的言辞。我找到他(她)的博客,又在MSN上链接,送他(她)一本《一面追风,一面追问》,还开始向他(她)组稿,写一些收藏故事。
后来MSN被关掉,我与“银鱼妞妞”的交流也未再续,此前的聊天记录已丢失。我记得,最初面对我的主动组稿,“银鱼妞妞”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她)说要认真想一想,该写一本什么样的书。过一段时间,他(她)说想好了,可以写一本关于“书封的故事”,闻此言我很高兴,说我为你确定一位责任编辑吧。后来他(她)还提到希望能面谈一次,我说请责编安排。
那位责编是一个小女生,那天她急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神秘秘对我说,那位“银鱼妞妞”竟然是一位男士,闻此言我心中也有些惊讶,但表面上还做出“意料之中”的表情。他就是群山先生,著作《采葑小集》已经在海豚社出版,颇受好评;他的下一部著作《采莲小集》也在编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