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之木发生变异,还有一种表现是树木出现“逆生长”,其形式复杂,寓意有吉有凶。它们均列于“木不曲直”名下,被称为花孽,或曰木妖。我们分述如下:
其一曰“枯杨生华”,据《宋书·五行志》记载,晋元帝太兴四年,大将军王敦在武昌出兵,仪仗之上竟然开出莲花,五六日后才枯萎。干宝认为,铃阁是尊贵者之仪仗,铃阁之下是主持威仪之官员。如今狂花生在枯木上,又处于铃阁之间,它说明威严之富庶,荣华之繁盛,都将如狂花开放一样,不可能持久。后来王敦果然死后还被鞭尸,正是这一现象的回应。
其二曰“木生人形”,据《隋书·五行志》记载,齐后主武平五年,邺城东有一棵青桐树,长成人的形状。汉代京房《易传》中说:“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他是说,君王德行衰落,手下之人将起事,则有树木生成人形之怪象出现。此时齐后主怠于国政,耽荒酒色,威仪不肃,驰骋无度,大发徭役,盛修宫室,两年之后灭亡。
其三曰“大树无故自拔”,见《隋书》齐后主武平七年,王宫中又有一棵粗大树木,半夜时无缘无故自己拔起。史官说,齐国是以木德而称王,大树无故自拔,亡国之应也。这一年,齐国灭亡。
其四曰“枯木复生”,
汉代京房《易传》曰:“妃后有颛,木仆反立,断枯复生。”《隋书》记载,开皇八年四月,幽州有一户人家,用白杨木悬挂在灶台上,已经有十余年了,忽然有一日,它又生出三个枝条,都长到三尺多长,并且非常新鲜茂盛。还有仁寿二年春,盩厔人用杨木做房梁,后来也生出三个枝条,长到二尺多长。史官认为,这是“独孤后专恣之应也”。另外,京房《易飞候》还有:“木再荣,国有大丧。”《隋书》仁寿四年八月,河间柳树无故枯落,既而花叶复生。是岁,宫车晏驾。
其五曰“杨树上生长松树枝”,《隋书》仁寿元年十月,兰州杨树上长出松树枝,高三尺,六节十二枝,《宋志》曰:“松不改柯易叶,杨者危脆之木,此永久之业,将集危亡之地也。”是时帝惑谗言,幽废冢嫡,初立晋王为皇太子。天戒若曰,皇太子不胜任,永久之业,将致危亡。帝不悟。及帝崩,太子立,是为炀帝,竟以亡国。另见《新唐书》记载,长寿二年十月,在万象神宫侧面,一片柽杉都变成柏树。史官写道,柏树贯同四季,不会枯黄落叶,有士人君子之操;柽杉柔脆,有小人之性。因此这象征着小人占据君子之位。
直到《清史稿》,历代记载树木变异现象还有很多,诸如树自燃、树生烟、树哮喘、木化为石、树有笑声、枫树发光、杏生牡丹、槐生莲花等等。《宋史》中的一段故事最为离奇,绍兴年间,汉阳军有插榴枝于石罅,秀茂成阴,岁有花实者。初,郡狱有诬服孝妇杀姑,妇不能自明,属行刑者插髻上华于石隙,曰:“生则可以验吾冤。”行刑者如其言,后果生。
宋代还有许多离奇记载,即经常在草木上,见到“天下太平”一类字迹。如《宋史》宣和二年四月,永州民刘思析薪,有“天下太平”字。绍兴十四年四月,虔州民毁欹屋析柱,木里有文“天下太平”,时守臣薛弼上之。二十五年十月,赣州献太平木。后世史官指出:“时秦桧擅朝,喜饰太平,郡国多上草木之妖以为瑞。”(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9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