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dfdaily.com/dfzb/page/1/2015-08/30/B12/20150830B12_brief.jpg
因为中国古代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所以当房屋发生坍塌时,会被归于五行之中木发生变异名下,称其为“金沴木”。那么何为“沴”呢?《五行传》解释说:“气相伤,谓之沴。沴犹临莅,不和意也。”那么何为“不和意”呢?一定有违背礼教之事发生。
《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究其原因,《汉书·五行志》认为,当时鲁僖公去世,人们过了十六个月才制作神位。又过了六个月,在太庙举行下葬祭礼时,又放错了僖公之神位。另外还未满“三年之丧”期限,就忙着举行祭礼,也是弄乱了礼教。因此从这一年十二月一直到第二年七月,天上始终不下雨,此后几年,相同之旱情,又发生三次。接着出现太室屋坍塌现象。王宫前堂叫太庙,中央叫太室;屋处于太室顶层,是太室最尊贵之处。此屋无故坍塌,当然是大为不祥之征兆。
另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孝景帝三年十二月,吴国两座城门自行坍塌,一艘大船也无故沉覆。刘向认为,此为“金沴木”,木有变异所致。在此之前,吴王刘濞因为其太子死在朝廷,从此称病不再到京朝见皇帝,暗中与楚王刘戊策划发动叛乱。城者,国也,其坍塌之城门,一座叫楚门,一座叫鱼门。再者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发生此种事端,上天是在警示吴王,与楚王谋反之事,将引来丧国灭家之恶果。但吴王不醒悟,第二年正月,与楚王联合起兵叛乱,结果身死国亡。
汉宣帝时,大司马霍禹宅第之门自行坍塌。当时霍禹内心不顺服,外表露出不敬之色,受到上天警示后却不思改悔,最终被诛灭。汉哀帝时,大司马董贤宅第之门亦自行坍塌。当时董贤因皇帝私宠而得任高官,享受厚赏,他却傲慢面对皇帝,不思恭敬,失去为臣之道,受到告诫也不改悔,后来董贤夫妇自杀,家人被流放到合浦。
显然,在房屋自坏时,坍塌位置不同,寓意也会不同。《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平城门内屋、武库屋及外东垣屋前后都突然坍塌。蔡邕认为,平城门是正阳之门,与皇宫连接,是皇上出行必由之路,因此是门中最尊贵者。武库门是兵器收藏之处,东桓门是国库外部屏障。京房《易传》中说:“小人在位,上下咸悖,厥妖城门内崩。”《潜潭巴》中说:“宫瓦自堕,诸侯强陵主。”因此发生这种现象,“此皆小人显位乱法之咎也。其后黄巾贼先起东方,库兵大动。皇后同父兄何进为大将军,同母弟苗为车骑将军,兄弟并贵盛,皆统兵在京都。其后进欲诛废中官,为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所杀,兵战宫中阙下,更相诛灭,天下兵大起”。
《后汉书》记载,延熹五年,太学门无故自坏。襄楷以为,这是太学前疑之居所,其门自坏,文德将丧,教化废也。此后天下遂至丧乱。再者,永康元年十月壬戌,南宫平城门内屋自行崩坏。十二月,皇帝驾崩。还有,献帝初平二年三月,长安宣平城门外屋无故自坏。至三年夏,司徒王允使中郎将吕布杀太师董卓,夷三族。
更多事件显示,城门崩塌预示着皇室有难。如《晋书》魏文帝黄初七年正月,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还洛阳。此金沴木,木动之也。五月,宫车晏驾。又如《隋书》记载,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故自崩。“青者东方色,春宫之象也。时皇太子无威仪礼节,青城门无故自崩者,皇太子不胜任之应。帝不悟。明年太子嗣位,果为无道。周室危亡,实自此始。”(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8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