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故我在——王志毅(上)

(2015-03-21 09:54:59)
标签:

佛学

我读故我在——王志毅(上)

       近来不知什么原因,为他人著作写序跋越来越多,其中长辈如沈昌文、宋木文;朋友如胡洪侠、张清、毛尖、黄昱宁、杨小洲;新人如梅杰等,后面还有一些需要完成。说实话,最初写序时,常常会感到压力;如今写多了,竟然有了上瘾的感觉。因为人生苦短,活的就是朋友之间的友情,而友朋之交多种多样,但文字间的言说,实在是交流中的上品,言之所想,情之所至,都不是其他方式可以相比的。前些天王志毅新著《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初成,他约我写一篇序言,点评几句。我有了上面的心境,落笔就有了下面的文字:

       我之本性,面上温和,实则是一个不肯服输的人,做事争强好胜,内心中不大会臣服别人。但随着年龄增长,却发现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对后辈才俊,竟然在不自觉中,没有了竞争意识,反而产生某种无私的欲望,总想要扶持他们,或招致麾下,或预言哪位优长,未来必有大成云云,都是一件极其快慰的事情。这样的心境,在血气方刚之年,是体会不到的。盘点心中喜爱的人,或兄弟,或子辈,或孙辈,想到精神的延续,想到生命的希望,善的情绪就会升腾起来,内心中充满对他们的爱意。

       王志毅是我极看重的一位青年人,现在也有三十几岁吧。我认识他却在二〇〇六年,那时我还在辽宁工作,工作之余为《辽宁日报》写专栏文章,写法是报社主编命题,他们拿来一本或几本书,让我写整版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期,是评美国人泰勒·考恩的著作《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我写的文章题为《文化多样性:左手赞成,右手反对》。我在文中提到译者,认为他的译者序言写得有水平,认为这样的译笔一定不是出自匠人之手,应该是一位很不错的学者。大约在我的文章发表一年后,译者王志毅见到此文,他给我写信,我才知道,他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而且在出版界做事,主持启真馆。当时我确实感到惊讶,因为我知道,出版圈中有学问人的不少,勤奋的人却不多。大概是行业特征使然,最容易养成从业者眼高手低、勤于动口、懒于动手的习惯。其中较好的人,能够满足“做出版人中好作家,作家中最好的出版人”,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见到王志毅这样的青年才俊出现,我怎能不喜出望外呢!

       不久志毅送我启真馆小礼物,仿木质烫花工艺的一套案上用品:笔筒、名片盒、裁纸刀等,更使我赞叹江南人物,做商人也有出离尘世的雅趣,心中又增添几分喜爱。

       二〇〇九年我到北京工作,志毅见到我的著作《一面追风,一面追问——大陆近二十年书业与人物的轨迹》台湾版,立即提出要出大陆版,那就是《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了。他还借此创立“守书人丛书”,如今已经出版多种,其中有名的著作如《我在DK的出版岁月》、《编辑这种病》等,都是我喜爱的书。

       去年志毅的文集《为己之读》出版,篇幅不大,当时我就想写一点评论,因为心中对这本小书有三点喜爱:一是思想性,二是文章气质,三是字面干净。当然文如其人,这些年与志毅时常接触,他面上话不多,交流时不冲撞别人,举止上还有些腼腆羞涩的感觉。(深圳商报2015年3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