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行占——拆字

(2014-03-09 17:35:49)
标签:

杂谈

五行占——拆字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他看到影射王熙凤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对此,甲戌本、戚序本在“一从二令三人木”句下,有小字批注曰:“拆字法”。

    那么,它拆的是什么字呢?后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也正是汉字特有的“拆字文化”惑人之处。由此想到廿四史《五行志》中,在五行“金”的名目下,有一种不祥的事情,叫“言不从”,如《五行传》所言:“言之不从,是谓不乂。”乂者,治也。它说的是帝王不肯聆听大臣的劝说,国家就无法治理了。那么在五行的框架下,历代大臣是如何劝说皇帝的呢?我发现,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与“拆字”有关。

    春秋时,晋穆侯为长子起名叫仇,次子起名叫成师。晋大夫师服觉得不妥,他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怎么能把“仇”字用在名字上呢?弟弟的名字又叫成师,难道要让他动用刀兵,攻击哥哥吗?后来果然兄弟俩代代仇杀,最终的王位,还是被弟弟的后人取而代之。

    三国时,蜀国刘禅继位,光禄大夫谯周也曾经为刘备与刘禅的名字拆字,大意是刘备的“备”字,意为诸事已经完备了;刘禅的“禅”字,意为传授。也就是说,刘氏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将皇位传授于他人。所以后来战局混乱,谯周一直主张后主刘禅投降,也使百姓免遭杀戮之苦。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隋文帝杨坚身上。文帝给他的儿子分别起名曰勇、英、俊、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者一夫之用。又千人之秀为英,万人之秀为俊。斯乃布衣之美称,非帝王之嘉名也。”文帝不听。当时还有人上言说,“杨英”可以拆为“嬴殃”,不祥啊!文帝听到后很不高兴,立即将其改名为杨广。后来除杨广之外的那几个儿子都被废黜,但最终隋朝的天下,还是败在隋炀帝杨广手上,应了“殃”字的不祥预言。

    对“拆字”而言,还有一个热点,就是年号。晋朝末年,桓玄建桓楚时,曾拟用年号为“大亨”,被识者拆为“二月了”,后来他确实是在仲春时节,为人所败。南北朝时,群雄并起,帝王更替频繁,留下许多为年号拆字的故事。梁武陵王自立为王,年号为“天正”。被人拆字为“一止”,结果一年就灭亡了。后齐文宣帝为太子制字,曰“正道”,也犯了“一止”的忌讳,嗣位一年后为人所杀。武成帝时,曾改年号为“隆化”,被人拆字为“降死”,后降周而死。周武帝年号为“宣政”,被人拆字为“宇文亡日”。周宣帝改年号为“大象”,被人拆字为“天子冢”。梁王萧琮改年号为“广運”,被人拆为“運之为字,军走也。吾军当为军走乎?”后来果然被军队追杀。一直到隋炀帝即位,年号的噩梦还未终止。杨广开元年号为“大業”,被术士拆字为“大苦未”,寻而天下丧乱。

    另外,在诗妖中,也有拆字的内容。汉献帝时,董卓专权跋扈,京都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后汉书·五行志》解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也。不得生者,亦旋破亡。”(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3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